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42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42_第1张图片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四十二(1213)

今天谈谈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五:练习设计形式多。

如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架起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学生已有认知的桥梁?如何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如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灵动起来?吴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故事的形式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案例及解析——让分数张嘴说话

上完“分数的意义”一课,经常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分数的意义真是干巴巴的,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太抽象、太枯燥了!利用什么情境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吴老师讲的这节课,却有“不同寻常”的效果。

“你能用生活中的事说说1/3或2/5的意思吗?”

问题一提出,学生停顿片刻后纷纷发言:

生1:我们7个小伙伴一起去玩捉迷藏,1个人找,6个人藏,找到了1/3。

师:7个人玩,这里边的1/3是哪儿来的?

生2:老师,我明白,他们找到了2个人,就是找到了1/3。把6个人平均分成3份,2个人就是1/3。

生3:2个人是6个人的1/3,是7个人的,2/7……

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储备着丰富的“资源”,吴老师通过讲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个体经验,通过学生举的例子不断丰富分数意义的内涵,不仅如此,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已然超出了本节课的认识范围。

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带进了理性的数学课堂。用自己的经验讲分数,让个体的经验和抽象的数学进行对话,这才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