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坚定的科学教育,助力孩子走向卓越

温和坚定的科学教育,助力儿女走向卓越

——读《这样教,儿女快乐上哈佛》

·

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封面右下角的作者一家四口开心合影的照片:女儿宇琪和儿子宇阳穿着印有哈佛标志的T恤,上面的数字2017和2019,大概是他们俩从哈佛毕业的时间;爸爸妈妈也穿着印有哈佛标志的T恤,上面还有“DAD”和“MOM”。看他们的笑脸,感觉他们的幸福在由内向外散发,散发到读者心里去。

一个家庭,儿女先后入学哈佛,在我们普通人家看来,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谁都知道哈佛是美国常青藤盟校之一,而作者一家都是加拿大华裔。再看作者简介,原来这一家是高知分子,受教育背景似乎是普通人家难以企及的。但正如作者所说,孩子心灵似白板一样,父母涂抹什么色彩,就会形成什么色彩。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入这样的世界一流高校,但是作者的家教经验,一定会给很多父母以启发吧?家有初中生,又是初中语文教师,对这本书我怀有很大的阅读期待。拿到书后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并且忍不住一次次重读一些章节,内心也不由生发出对作者的敬佩之情。

这本书按照孩子成长的学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学前科学教育,作者将脑智能理论运用到对孩子婴幼儿期的培养当中,秉承自己上学时学校的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理念,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的学前时期的成长;第二部分介绍小学习惯教育,小学阶段注重对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孩子规划时间,平行学习,在孔子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状况,提出并实施对孩子的动态教育;第三部分为中学诱导教育,针对孩子精力旺盛学校所学知识“吃不饱”的情况,让孩子接受西方常见的“在家教育”,帮助孩子进入良性的教育学循环,孩子的自信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之上;第四部分是大学激励教育,激励孩子积极融入大学生活的同时,也使孩子形成心怀天下积极参与社会的情怀,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美好。在第四部分里,作者也详细介绍了如何准备进美国名校。

通过阅读你会发现,作者于巾帼只是一个全职妈妈,上学所学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并非什么教育家,只不过对教育很有兴趣。但令人敬佩的是,她积极学习和运用脑智能理论,科学训练女儿的坐、爬,为孩子精心布置房间,使孩子对外在空间进行丰富的感知,以此刺激孩子感官的发展。她善于思考,将所学专业即计算机理论中的平行学习理论运用指导孩子的学习当中,同步学习不同的主题,多方面开发脑力,作者发现,“就像小小的计算机一样,宇琪和宇阳有效地实践平行学习,没有浪费一点学习时间,如同走捷径般,不到十五岁便迅速学完所有上大学前必修的学科”。平行学习理论也可以用于孩子运动能力的提升,使运动与功课并行,孩子同时学习多项运动。经过两个孩子的学习实践,作者总结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也同时多方面地迅速成长,原本互不相关的学习主题,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呼应,形成孩子脑中坚固的知识网”。反思我们近些年的基础教育,在一阵又一阵的减负声中,孩子的学校作业负担减轻了一些,但上补习班的多了;如果我们在课外时间的学习与运动中运用平行学习理论,孩子们不就既能劳逸结合,又能顺利构建出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了么?

我既是初中教师又是初中生的家长,所以对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即中学诱导教育更感兴趣。读完这一部分惊讶地发现,作者在实践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理论:让孩子学习进入良性的教育学循环。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若干本著作里,尤其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苏霍姆林斯基反复提到这样的循环理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给教师的建议》第1条)

十年前干国祥老师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稍显啰嗦的表达加以提炼,形成这样的表述: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从书中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于巾帼老师在教子女学习知识和音乐或运动方面,正是致力于让孩子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看到怕失败的好学生,才不想全力以赴,于是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温和而坚定地对待孩子的各方面学习,不去迁就人性的弱点比如贪玩、懒惰等,使孩子认识到:自信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的。进入良性的教育学循环的效果,在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都得到了体现,只举宇琪为例,她在中学里不仅学业成绩优异,更积极参与并举办校内外各项活动,她组织的大型露营活动,很快被批准,审查顺利,好几个老师争相同行;上了哈佛后,不仅各科全得“A”,大一是就已经是好几个哈佛社团的主管,和同学一起创立生化研究资讯公司,得到哈佛的赞助,从小时候那个生性内向表情木讷到现在的能言善道、神采飞扬,就是这一理论的印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每一个班级和家庭都掌握并运用这个循环理论,我们也都能培养出优秀甚至会走向卓越的孩子。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在西方长大,姐弟俩并没有西方孩子常见的自我中心泛滥,或华裔孩子当中常见的用中西文化的冲突来作为懒惰自私的借口,而是积极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很多让社会更美好的事,比如宇琪组建温哥华著名的青少年义工表演组织,筹备并举办数百场义工音乐会;宇阳在哈佛用所学专业知识与同学共同创立科技医疗公司,用最新虚拟现实的计算机技术来治疗眼睛疾病。作者小时候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自然也影响了孩子健全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发展;西方教育也强调责任,作者在书中引用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每个受教育的知识分子,都有服务社会的责任”这句名言,这也是哈佛招生时特别看重服务社会的主要原因。作为华裔孩子,接受了中西文化的良好影响,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水到渠成的了。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三观,这方面,作者显然给了孩子非常好的榜样引领。

宇琪和宇阳这对哈佛姐弟,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读完全书,我们会发现:父母有多用心,孩子才会多优秀;像作者这样,采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科学教育,能助力儿女走向优秀甚至卓越;而对孩子产生更深远影响,是父母的修养与人格,胸怀与气度,这也是需要我们做父母不断修炼的方面,在这方面,我们更应该像作者那样成为孩子的榜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和坚定的科学教育,助力孩子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