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师督导五收获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286天。2020.12.03

      1.活着最重要。在住院期间,来访者活着最重要,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在住院期间与来访者聊,让TA能够知道自己的状况,如住院前与现在的不同?自己都做了什么来照顾自己?现在做什么对自己有帮助的?……出院后,稳定最重要,还有就是恢复规律的生活,如睡眠、饮食、运动、人际互动、支持系统等,出院不等于“万事大吉”,各种因素都可能引起复发,所以不急于谈学习、忙着回学校等。许老师举了个例子,说马拉松队员开刀出院,并非意味着TA身体康复了,马上、立刻就投入训练、参加比赛,TA想要休养一定时间,等身体完全恢复到正常才可以。那如果这位马拉松队员做的是心脏手术,可能出院后至身体完全康复,TA都不再能够从事马拉松跑了,这是这个“病症”的限制,否则会威胁生命。同样抑郁症患者也如此,即使状态稳定了,慢慢地在向好发展,有些“能力”也回不到以前了,这也是“抑郁症”的限制。所以,来访者本人也好,家长也好,都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做好当下能做的就好。

      2.奇迹问句运用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否则不仅不能够发挥它的效用,还可能适得其反。记得刘老师也曾讲过,第一次尽量不用技术。当来访者情绪相对稳定了,内在力量有所回升时再用,效果往往比较好。用刘老师说的“情绪出不来,道理进不去”。所以,不论是“外化”、还是“例外”都是如此。

      3.慢和细。印象中似乎许老师说过,“慢”也是SFBT的特色之一,“慢”是前进的节奏慢一点,慢是在来访者在意的某个“点”上慢一点,慢是看似陪TA闲聊,实则是走进来访者的参照架构,了解其知觉。如问来访者的话,来访者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此时就慢下来,看看是问题太难了,还是走的太快了,此时,转个方向,问简单的容易回答的日常对话,让来访者通过回答容易的问题而慢慢放松下来,慢慢打开自己。还有比如,来访者在意“排名”,那就细细地和TA聊“排名”,TA如何看“排名”?“排名”带给TA的压力是什么?“排名”的意义是什么?你同学、父母怎么看“排名”?什么时候不怕“排名”?住院前后对“排名”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想法?怎么样了就不这么害怕“排名”?……

      4.支持系统的重要性。不论是“病人”,还是正常人,我以为“支持系统”都不可或缺。支持系统让“弱”的“病人”知道有人始终和TA在一起,TA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这个支持系统除了家人、朋友、同学、老师外(情感支持),咨询师/治疗师也是特别重要的支持系统(信任、力量支持)。然,支持系统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会变成“压力源”,如父母的期待、老师的鼓励、学校的排名、同学之间的比较等。有时候一句关心也可能给敏感的TA造成压力。所以,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以及家人能够感受到此刻当下TA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是什么,就多做点,反之就少做或不做,有时候无为胜有为。也不去随便打扰他人的“宁静与幸福”,即使初心是好的。

      5. 沟通复发。治疗师或咨询师如何告诉父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容易复发,若语言组织不好或时间选择不对,可能会让家长误会,感觉被泼冷水或其他。我在想作为治疗师,人家相对权威,一般在医疗机构。那作为咨询师,尤其是对出院在家吃药的抑郁症等来访者,如何告知家长呢?或者可以问问家长都了解抑郁症什么?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最需要家人的是什么?家人做什么可以帮助来访者稳定情绪、康复地快些,或减慢复发甚至不复发可能?……通过让家长说,让他们意识到当下最为重要的是什么,进而降低他们的期待,如让孩子尽快回到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业、尽快参加中高考且考出好成绩、理想的大学等。

      6.保密例外。对于有自伤行为,自杀念头、想法未有行动的未成年人来访者,他们有部分人强烈反对将自己的这种情况告知家长或监护人。作为咨询师,一方面为保护来访者的生命安全,一方面要履行职责,处于“两难”境地,如何是好?复盘时,牛老师分享了徐凯文老师的关于自杀风险评估5点,很是值得学习。想起许老师督导的一个案例,来访者不愿意告知时,可以这么问,当这个(自杀念头)分数是几分时,是必须告知的,所以,为了维持现状,不让情况变糟(达到告知),接下来需要做点什么呢?或者和来访者探讨一下,如果家长知道了可能给TA什么帮助?这些帮助是TA需要的?如果家长知道了可能会给TA带来那些压力、麻烦?又或者,征询来访者意见,看看TA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自己(咨询师)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许老师督导五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