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打卡20200924
90天打卡累计天数32天
90天当前30天打卡天数32天
宣言#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孩子第一个30天目标:写日记
妈妈第一个30天目标:晨间日记
加油小宝(妞妞+13岁)践行打卡32/90
1、早睡早起
2、先吃青蛙
3、番茄1个
4、今日闪光点:
️做题时因为对自己要求高,有点急躁,在妈妈的陪伴下及时调整。
【事件】
妞的作业有一份数学试卷,是关于“有理数”。
在学校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解过快,她对于负数有些理解不到位。导致每次做到有关负数的题目就出现情绪的波动。
桌面摊着题目,她坐在旁边,一副百无聊赖生无可恋的神情。
嘴里叨咕着”什么破题啊,全是计算!“
我决定陪着她看看问题出在哪。
我问”题目很难吗?妈妈来看看。“
她耷拉着脑袋埋在胳膊里不抬头,也不理我的问题,满脸都写着烦躁。
看到她的这个状态,我觉察到自己的心里也生出了一种不舒服的情绪。
我找到她正解答的题目,她还是离课桌很远,我不确认她能否看见,想让她坐近点儿。
”我看得见!“她带着怒气。我按住自己心头那个已经升起的火苗儿。
在纸上划拉着题目并问她”是这一步吗?乘法分配率里进行负号提取……提取出公因数7“
”我知道!“……”哎呀,不是这个……“、”唉!“……
她一次又一次不耐烦,我用尽心底气力按住火气。
我说” 妞,不着急,不要认为自己不行,这样的题目你有些关键点没有理解,我帮你找出来。“、”找到哪里不明白,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每次到一连串的正负数相除我就不明白“、”这一步怎么就到了这一步呢?“、”老师从来没讲过就让我们自己做“……
一再的追问下,我总算获得了她的情绪发泄以外的有用信息。
揪着这一点点信息,我列了个长式子,一小步一小步演算给她看,原来她对于负分数除法的转化有理解困难。
找到问题根源,反复计算了两三个式子,她恍然大悟。
我陪着她一道题一道题计算,一点一点引导她向后走,挖空我二十多年不用数学的脑袋,用我能想到的概念去讲解,于是关于倒数、关于提取公因式、关于负分数等相关题目都逐个慢慢搞定。
她也越来越配合,并能够提出我不知道的方法进行解答。就这样,大约十几道题目一个一个被快速搞定。
我看到妞露出了笑意,问她”其实这些题目你都会做,对不对?“
她不置可否。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拿起笔凑到了课桌前。
剩下的几个题目她自己完成,非常敏捷迅速。
她找出答案逐个进行自检,一个又一个红勾后停留在某一个题目。
我观察着她,问”咋啦?”
她说,“我疯了时候那道题。”
哈哈哈,这就是我的妞的自嘲方式!
之后她跟我又调侃了几句,我们俩已经有说有笑啦!
【反思】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快速发育,激素急剧变化,情绪阴晴不定,这是个毋庸争议的事实。
近几个月我也在开始感受这种变化。
五六年级以前,她做错了事情我批评指出之后,她会向我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五六年级之后,无论做错了什么,她嘴上不再服软,从来没有过道歉的话。
但我能够判断出什么状态下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什么状态下她是仍然在糟糕的情绪中。
近几天在重温《小王子》,里头有许多话我年轻时看不懂,或者不明白,这一次我看出太多的内涵。
其中一句“判断一个人,不要看他的言语,而是看他的行动“。
这句话适合放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判断他希望做什么,不要看他的态度和情绪,而是看他的行为。
女儿在烦躁的时候,说话不耐烦、表情嫌弃,看上去像是在说”离我远点“。
但当我走远不管她的时候,她的烦躁往往加剧。
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想樊登解读《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的时候说”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父母的帮助“。
我心里记着这句话,努力察觉自己的内心和情绪,告诉自己”孩子的情绪不是对着我的,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然后再刻意忽视掉她的那些负面情绪,耐心地帮助她想办法解决问题。
很多次,最后呈现的结果都证明了我的耐心是值得的。
在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她都会愿意把生活中、校园中、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说给我听,我也因此对她的中学生活更加了解,也能够在她需要支持的时候及时出手。
【行动
保持情绪的觉察,克制我的情绪。
了解孩子的情绪来源,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陪着她走好青春期的路。
【感悟】
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