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文,不定期更新
最新为20210301:选择比努力重要
幼时,对上海的印象是国际化大都市,画面是上海滩里的那些景象,也想着要到上海看看,甚至到上海工作和生活。看看总是可以的,到上海工作嘛,也就是当做梦想而已了。
第一次来上海,是借着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整了个“研究课题”,申请了一笔经费,美其名曰,考察江浙沪各地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上海是最后一站。
到上海后,好像是在火车站旁的一个旅馆住下了,应该是好久没人住过了,一股子霉味。
找了家医院,到门口拍了照片后,大部队就散了。
我和Y兰想去外滩走走,不熟悉路,去往外滩的路走了好久,走的路大概是南京东路再东边那段吧,那时没有导航,就看着东方明珠的尖顶。
到外滩后,Y兰突然闹肚子,然后,我们就开始找WC,那会儿的WC还需要收费。隔江瞄了几眼东方明珠塔,还有外滩钟楼后,我们就结束了外滩之行。
我的首次上海之行就这样了。
年少时,总是意气风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未来,我要到上海工作。
回去冷静后想想,你想多了吧,你去上海能干啥……
还在琢磨着,怎样才能留校的时候,年级老师告诉我,有一家不错的企业到法学院招聘,让我也去试试。
得此贵人相助,我真的可以去上海了……还可以去个不错的单位,虽然月收入1700。大姑劝我,想清楚真的要去吗,上海的压力大,生存不易。
其他城市也没有其他好的选择。去试试吧,大不了打道回府。
初到上海
到上海后的第一个住处,是单位安排的,在玉兰香苑,那会儿,这个小区的房价大概3000一平,只有三期,被成为张江“民工”聚集地。一个月后,我在同小区挨家询问房源,很快便找到了住处,阿姨家刚好有房子待租,两室一厅,和同行的俩姑娘,三人一间房,每人200,另外一间,600出租。
另外,我还给同行的男同学们,问到一个阁楼。他们那时没有其他选择,暂且住下了。
第一天上班,在张江药谷,那是一个生物医药研究地,绿化挺好。走进职场,那是一个超级大网吧,两人共用一张办公桌,打卡是纸卡,带教老师告诉我们,新职场在建,新职场很美。
带着期待,开始了新人培训。第一课是在讲职场礼仪,老师是资深讲师,讲得很好,在讲仪态时,她说:人们最舒服的姿势是黑猩猩那样的,俩手放在胸前,手腕弯曲向前。然后,要求我们去买职业装。
网搜上海买衣地儿后,我们去了七浦路,逛到天黑,那地儿,有几栋楼,都在卖衣服,经常看到的是,有人那黑皮塑料袋,拖了一袋衣服……到另一个城市,再接受女孩们的挑选。买的第一套西服,200块,很正,穿了好久。
然后,那地儿,成了我那时经常逛的地儿。经常去淘所谓外贸尾单,阿韦来上海,我竟然带她去逛七浦路……
一起入职的,有好多人,D排和哼哼,是我经常一起的朋友,她俩是同学,也是好朋友,D排很贤惠,有个男友在南京,哼哼的性格很好,D排擅长做莴笋汤,哼哼最拿手虎皮青椒,我擅长回锅肉(青蒜版)。
核保是个啥
同时入职的,还有一所名校的几位,带教老师会格外器重一些,有个女生,很出挑,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超,赛。
实习期,基本是以培训为主,经常考试。P安号称是业内的黄埔军校,的确,业务培训很成体系。
那时的生活很简单,早上坐班车去药谷,晚上坐班车回玉兰,周末有时会黑车去张江地铁,去的较多的地儿是南京东路的置地广场。
收入很低,还得存钱养家,那时的日子其实挺难的,平均伙食费15左右吧,经常去蹭D排和哼哼的饭,D排的洋葱土豆丝也是一绝,加了洋葱炒,土豆丝不会粘锅,还多了一丝甜味;哼哼还会白灼基围虾,20一斤,简单而鲜美;我的糖醋面筋,花菜咸肉,还有手撕包菜也还不错:一把花椒,几颗干辣椒,用手撕开的包菜在锅里干炒,出水后炒出,香嘭嘭。
六月要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公司给了一周的假期。回学校后,花一天一页时间网搜资料,花一天时间拼凑,花半小时答辩,我的论文就是这样完成的。
吃完散伙饭,大家就各奔东西了。
回到单位,很快就进组了,跟了哪个老师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领导大概对我不太满意。
上岗后,经常会考试,想着,怎么毕业了,还整天给我考试……被作为典型负面案例来讲的是:客户有点高血压,每晚喝点红酒……我的答案是标体通过……回头想想,高血压,那当然得体检啊……管他喝不喝红酒疏不疏血管……
那时,周边老员工在讨论的是,P安要在A股上市了;花木的新房1万多一平。
再后来,听老人们说,P安收购广F失败,买了个小银行,要成立XYK筹备组,每组有几个名额,而我在名单范围。
而我,并不甘愿被调(pao)岗(qi),还在一厢情愿得申请到二线……真是没有自知之明。
然后,我就到了XYK筹备组,到了新的组织后,听说有些小伙伴是主动申请过来的……
一切从头开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新团队,不一样
20210125更新
新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小组,有些是被原团队推(pao)荐(qi)来的,也有自荐来的,还有2个名校的。
听说是要做xyk业务,xyk是个啥,金融是个啥,银行是个啥……我买了很多书。看了合计不足100页,我总是这样,以此寻求自我安慰……
新团队的气氛不错,也是每天培训,但方式不一,可能是新的业务,还没有成型,培训之外,更多的是思考,主观能动性更高些。
新团队里,有个校长,是我们的指导员,每天带我们一起学习,还教我们申办了第一张xyk,某行竟然只给我2k的额度。
新团队里,有个Y老师,她不经常出现,在静安办公,偶尔过来给我们讲一节课,很高冷的感觉,当时,记得就延滞/逾期,问了有啥区别,Y老师答复后,还是没明白。对于小白,理解名词是第一步。
还有一个台W的老板,他讲事儿我总是不懂,抓不到重点,为此我很着急,和同学们交流后,我释然了……
业务还没启动,日常,我们还会干一些信息收集的活儿,为不久后的业务启动做准备。当时我的任务好像是某个行业内各类员工的职位层级。收集了很多资料,还被表扬了,干活,我总是认真的。
这时候,职场已经搬到了王(wang)港(kong),这个地方,我待了十几年。
王港职场很美,欧式庄园风格,据说拿了鲁班建筑的大奖。大片的草坪,风车,小河,沿河木栈道,还有白鹭……据说大老板是看过风水的,有一座桥,刚建好了,然后被炸了,重修。三号楼,看似马厩,也是刚建好便拆了,真是豪气啊,怎么就不给员工多发点呢……
很快,就搬到王港住了,第三处住所,依然是在小区问到的……我大概有做中介的潜力,善于开发房源,那会儿,王岗的三房大概十几万吧。
同样,我再次做起了二房东,三间房,出租两间,最便宜的留给自己。主卧,住的是校长,哈哈哈
隔间,有过几任舍友,第一位是个白白净的男生,同姓,后来去杭州了;第二任是我们的HR,他喜欢练毛笔字,后来去宁波了;第三任住了一个胖子,他是个电子发烧友,有新款必入,从他那,买了几件二手,一个是psp游戏机,从来没打过,还有组装台式机,寄到山东,至今还在用。
楼上,还住了个周游世界的姑娘,当时和她不熟,就知道这姑娘喜欢考古和体操。
很快,业务启动了,第一张卡叫万L通卡,主要面向集团寿X客户。那时,一天大概能审十来件吧。除了审件,还需要审好的件录入到V+。ambs,amri……我的V+账号是R43。很快,小伙伴发明了key件小工具。
可能是觉得有潜力吧,我被调去培训组,去接第二任校长(今天刚自封的),带了几批新人,其中有个姑娘姓左,很认真,有次考试没考好,找我谈话来着……
去年,某婷喝多了,在海边,她告诉我,那会我好凶,经常和她抢投影仪,我竟然毫无印象。
刚给新学员考完试,Y老师喊我,让我写一本总则……神马?让我写?总则?我高考语文92。憋了半天,没写出来,我交了白卷。
人生总会有一些贵人,在十字路口给予指引。
大学毕业,年级老师,是我的贵人,因为他,我有机会来到上海。
核保,组领导,也算是我的贵人吧,因为她,我有机会来到银行。
培训组,校长,周贵人,因为他,我可以进入培训组。
P家,感谢Y老师,宽容大度,没有嫌弃我当初交白卷,让我进到P家。
P家故事
20210216更新
来到P家,我是幸运的,我也是胆怯的,因为我好像啥都不会。还好,我当时年纪最小,最年轻,最年幼。
啥都不会,那就从头开始学呗。
那时的P家,已经有几员干将。有俩是曾经上过我的新人培训课的,一位是东北的汉子,曾经是Z行的优秀新人,一位是复旦的高材生。还有两位徐仙人。
如果硬要掰扯一点专业相关的话,大学,我学了一点计算机语言,会一点c++,还会一点oracle。我这样给自己壮胆。
那时候,我负责直X渠道的过J率分析,每月要产过J率报告ppt,一份ppt要做一个月,数据来自MIS,第一页,当月进件处理量,第二页,过J率趋势,第三页,拒绝原因分布……在基于业务团队分下维度,哈哈哈,十几年后的今天,好像也是这么个看法,只是,现在只需要1小时。
再后来,我接手了征X细则,开始了我的百页细则之旅。
当时的审批,真的是需要征X员一笔一笔审的。那时的策略也很简单,人H信用策略,不需要算额D使用率,循H金E比例,但要看每笔信Y卡和贷K的历史还款记录。如何看,那就依赖征X细则。
刚开始的征x细则,大概只有十几页吧,慢慢得,因为人工审P,需要依据,细则一点点变厚,变成现在的一百多页。然而,却几乎没人再看了。
如果要记一项我对征X细则的贡献,那就是,我把散落给地的审P注记码做了整合,并规定了更新机制,整合后清晰明了,沿用至今。
P家,有个组合叫三剑客。三位大侠,各显神通。
X少,来自IT,理工男,但好像又是个文青,从前我听说的历史故事,在他这里总会有另一番解说。他也是P家,甚至是方圆一公里内最帅的,虽然有个大大的眼袋,但似乎是加分项。
X大仙,一直不知道他是在做啥,因为他所负责的内容和另一个板块,但他很会扎气球,各式各样的,技术绝对一流。
S大人,总是说一些深奥的话,做分析是一等一的高手,擅长拆解问题,也擅长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F行,东北人,也是方圆一公里内第一个在上海买房的,干啥都有先见之明,热场高手,有他在,气氛那是一浪高过一浪。
灯哥,就是那个复旦的高材生,温文尔雅,你跟他急,他和你打太极。也是老好人一枚,有灯哥在,总是让人安心。
大头,是难得被Y老师认为有Policy思维的,和薛s能聊到一块去,喜欢说冷笑话,但大家好戏那个经常get不到她的点。
JJ来到p家,接了我审团办的活,我总审不好,她总能在Y老师那里一次通过,这个姑娘刚开始很温柔,后来慢慢也彪悍了,要成为P家的姑娘,气场是必须的。
J授,是个神奇的人物。在某家贵州酒馆,J授拿着酒杯一个一个追着问:怎样才能更快速的成长……那天,好像是记忆中大家喝得最多的一次,也可能是米酒后劲太足,次日,偌大一片区域,只有X少一人去上班了。
L姐来了,乃p家最美,也是方圆一公里最美。不仅美,也是个文青,有次微博说收拾旧书,捐了一麻袋书。早先我们的交集不多,她在x大仙的板块,只是经常听到她传说,P家嘴最黑。
周游世界,晨会上给大家讲阴线阳线。如果那会儿我开了证Q账H,说不准能抓住15年的那波行情。
C伟,Y老师说他熟读厚黑学,后来被推荐去做了领导秘书,再后来去读书了,去了证券公司,给我推荐了G票6013X8。
再后来,四少登台,四少换了一茬又一茬。
而我,再也不是年纪最小的那个了,S大人给了我新的称号:P姐。
张江职场有四个食堂,周边没有商业,吃饭要排好长好长的队。那时,外卖也没那么普及,我们选择开小饭团,我是团长。
我这个团长实在是不合格,饭菜质量堪忧,每次就定一家的饭,老板娘当时咋也没给我发个红包,她们家的酒香草头还不错,虽然酒味有点重。
那时大家还在用rmb支付,每回大家会把钱预存在我这儿,每天吃饭的人会略有差异,而我的数学也没学好,还不记得每天记账,当时的账务是一团毛线。
王港,我生活十余年的地方
亲朋好友们时常问我,你在上海哪里啊,我总是回答:浦东。
浦东很大,我其实在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王港。除了路宽一些,这个地方,并不比里庄强多少。
在这个地方,我度过了人生芳华的十余年。
08年,上天给关了我一扇门。09年,上天给我开了另一扇窗,我认识了Mr 王。
两年后,我们开始讨论在上海买房,而那时,我刚刚还清家里的债,没有积蓄,他也刚工作几年,靠每天吃河粉,存了10W。还好,他的姐姐资助了我们。
于是,我们开始找房子,有两项选择,一个88平,115w,一个67平,83w。我们选了后者,没有关心,这个小区,并不属于王港。
没关系,有个窝身之处,已是满足。
也看了唐镇的小区,那会儿绿波城,单价1.5w,有个楼盘绿城,据说旁边要盖地铁,开盘3万,我们觉得,这么贵,是疯了吗。
很长一段时间,我分不清顾唐路,华东路,高科路,只知道龙东大道。活动范围,大多在川沙。
川沙,是从前上海浦东的市区,人很多,路很挤,有一条路叫新源路步行街,里头有一些小店,可以淘一些尾单。
很少去其他的地儿,因为懒,也因为穷。
这个地儿,越来越美了
20210228更新
昨天去办了户口迁移,好像离王gang越来越远了,也许,一个月交房后,我应该很少再去那了吧。再过十年,那片会是啥样呢,说好的郊野公园真的会变成公园么,我有点期待。
十几年前,上海还有大片大片的违jian,王gang这里,违jian尤其多。这些简陋的peng屋里,曾经住着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中年人。
胜L路,是回家的必经之路,有一座拱桥,以前有两个石墩子,刚买车那会儿,我蹭过两回,一回还拉了一条长线。后来,石墩子拆了,再后来,又立了两个,小区里有个姑娘维quan意识很强,闹了一回,便又拆了。
过了小桥,是一座三层民房,大概是钉z户,房子外面大概挂了十几个空调,每间房大概可以摆下一张床吧。
胜L路上,有一些小红楼,据说是从前这一带的黑SL盖的,黑laoda被抓后,附近的村民过来抢房子,谁抢到归谁,十几年后,竟然还拿到了产权。
小红楼往外,搭建了一些板屋,开设了一些小吃店,有家鸡公煲的米饭很好吃,老板说是米是老家买好搬来的,米饭时放锅上蒸的。还有一家山东水饺也不错,十年前,手机外卖还没那么盛行,不想做饭的时候,总还是来走出来吃饭的。
往北走,有一家淮n牛肉汤,是附近生意最好的,老板是河南人,汤是牛骨熬的,牛杂是每次必点的小菜,还有烤饼,很香。
走过三排小红楼,便来到了我们小区。这片本不是住宅区,严格来算,整个小区都算违jian,后来,规划把这片小区的使用yongtu改成的住宅。
如果在地图上找,小区是杨p区……,是因为这个小区是杨p区的拆qian房,没有分完,有些还在杨P区ZF,所以空置率比较高。因为总价低,来上海的年轻人,如果预算少的会选择这里,所以,小区里住的多数是年轻夫妇,小朋友很多,我家的位置算是不错,后面是小片的健身区,还有小区最大的一片绿化。买房后好长一段时间,我这样安慰自己。
十年前买房,如果仔细斟酌,详细打听,我应该不会选择这里。
买好房子后,之前租房的阿姨告诉我,你买在小区哪里啦,我说是第三排,阿姨好想如释重负:还好你买了前排,这个小区,后面有MD,我……,阿姨,你咋不早点告诉我……。
为了能卖个好价钱,我曾经给123**打过几次电话,几次都会被打发。
近期,听说那片有两个sijianMD的人被zhua了,大概是因为小区维quan的年轻人闹大了,民ZJ坐不住了。可是,为时已晚,小区后头的MD已成大片。
几年后,对面开始装修,将要入住的是一对年轻人,本地人,在金qiao也有房子,因为在附近上班,看上了这个小区的安静。两年后,房子卖给了一个单身男,很少来住,一直空置。16年,在房价最疯狂的时候,房子转手给了一对夫妻,也是刚来上海。她们还在住着,说是等能卖到买入价了,再转手换个大点的。
我的小房快要易主了,十来年了,看着还是挺新的。
当年装修,也是花费了不少心血。
不知道为啥去周P找了一家装修公司,有个设计师,说是可以给做些设计,但要付6K的设计费,有啥好设计的,怎么装修,我在当时的篱ba网已经看得差不多了,简约一些就行。
于是,装修公司派了个包工头入住,那是在年初,是包工头那年的第一单生意。
报价还算合理吧,那就这家吧。
开工后,才明白,装修这个所谓报价后头,还有太多的弯弯绕。
卫生间墙面瓷砖敲掉,需要重写报价,阳台大理石没包含在报价单内,地面铺地板需要找平……算算,在原来的报价上还得加30%。
我和包工头大吵了一架,还好,这些问题爆发,多数是后期。
贴瓷砖的瓦匠的技术挺好,瓷砖贴的平整,还按地漏做了倾斜。是装修中我最满意的环节。
墙纸是在装修公司选的,客厅是绿色的蒲公英,淡淡的,后来配了淡绿色的窗帘,主卧,是浅紫色的花花,素雅,给房间增色不少,现在看来也还是清新。
那时候的周末,天天跑装修市场,买五金、卫浴、地板、灯具。
灯具是后来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太过复杂,那时候的审美和现在相差甚远。
瓷砖,是在齐JW买的,也不知道从哪看到的广告,跑到好远的地方定了瓷砖,老板告诉我说地砖防滑,我便信了。
地板,买了上海人常用的那个牌子,具体是啥已不记得。颜色后来再看,有些浅了,不过和房间整体的浅色的色调倒是相配。
电器,是在川沙的国mei全套购入的,那时候国mei还很红。电器倒是都买了一线品牌,十几年没有坏过。
沙发,小房间的床,都大了一号,是家具中我最不满意的地方,一直想换掉。但一直受猪队友阻拦,没有能换成。沙发上的贵妃椅,大概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地儿,看剧,午休,我都会葛优躺在上面。
如果再装修,家具我大概不会一次买全,可以入住后,根据所需所想慢慢购置。
胜L路再往东,有几条安静的马路,晚上车辆很少,是我那时夜跑的的路线。
从小区跑出,左拐,跑过那片peng屋区,一公里;再往前跑,右转,跑到龙东大道,两公里;左转了100米,再往北,半程后,三公里;这里可以选择左转,或者继续往前,再到胜利路,四公里,途中,曾经有段时间经常有个吹萨克斯的大叔在这里表演,没有观众,有时我会跑去给他喝彩;再继续往回跑,到小区,刚好5公里。这条路线,我跑了不少于100回。夏有栀子,秋有桂花。
20210301更新
这片地儿按理应该发展得挺快,因为号称卡园区,Z行的卡中心都搬来了,还有高大上的期huo交易中心。十多年了,有一些变化,但变得有点慢。大概是因为他在三镇交界地儿吧,大概是因为分管领导不同吧。大概是之前规划此地的领导高升了吧。
当听说鑫g苑旁要建商业时,是有点兴奋的,想着,总算是要开发这块黄金宝地了。当听说肯德基、星巴巴、必胜客、屈臣氏要来入驻时,更是觉得,这儿很快能成为赛川S了。
商业建了有两年,商家入驻较慢,肯德基里也是难得的三三两两,必胜客在饭点更是经常空空如也。
倒是有一家粤菜火了,叫做喜粤美膳,大概是附近实在没有还可以的聚餐的地儿,附近公司的聚餐大多安排在这里,广式的茶点倒是很正宗,我们经常去吃。
15年底,上海开始大规模拆weijian,首当其中的,貌似就是胜L路,据说,市领D过来视察工作,要求合Q镇政府3个月内将这块儿拆干净。路边做生意的大叔大婶们很是惆怅,被市领D抓了典型,合Q镇行动迅速,一个月后,胜L路桥边的商户便已拆除。其他的,要求年后1个月内完成。
拆完weijian,清爽了不少,路宽了,人少了。曾经的男男女女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住着大院子,比起一栋楼里的5平米,是多么的舒适。
选择比努力重要
王gang的小房子虽然不大,但却住着舒适,晨起在阳台洗漱,可见初升的太阳,冬日可享受阳光到下午四五点;日常没啥追求,看看热门综艺,追追电视剧,曾经的波叔的黎明之前,看了三遍;琅琊榜看了两遍;甄嬛传刚火那会儿还劝队友少看这种宫斗戏,容易心术不正,到后来我也是一遍又一遍的看;爸爸去哪是每集必追的,最好看的总是第一期;好声音第一期,决赛时,梁博的一曲北京,唱得热泪盈眶。
我在追剧时,周边的人们开始换房。而我,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觉得,换房,对我来说太过遥远。
期间曾去过一个远房表姐家,她家在浦西,住别墅,有两个女儿,乖巧可爱,那时候微博还很盛行,发圈感叹,10年后,我也要住这样的房子,只是感叹而已。
几年后,同小区的同事,在房价的低点,已经到川S换了大三房。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唐龙路上竟然多了一个楼盘,叫做仁恒东郊,听说,有些人为了买到这个小区,把川S的房子卖了,每天吃着泡面。那时,仁恒的开盘价3万,一如当年唐镇地铁站的绿城。这回,我没有再认为大家疯了。忽然意识到,我好像也该想想换房这件事儿了。那时候,浦发罗兰已经开出了第一批房源,4w+。有同事买了,推荐给我个销售,我去看了样板房。
15年底,我开始认真看房,看了曹路片区,看了唐镇,我的世界就是这么小。比第一套房要好些,目标范围扩大到十公里。
曹路地铁站旁,有个三房装修不错,可领包入住,可是猪队友嫌弃小区外立面,说是看起来漏水……,另外有个复式,楼顶有20余平的露台,这样的房子,我甚为满意,春天,可以尽情享受阳光,夏天的晚上的深夜,满天繁星,还可以养花,说不定还能开一块地儿出来种黄瓜,我想入手。可是,猪队友反对。
就这样,拖过了春节。年后继续看房,中介说,房J涨了30%,神马?还买吗?不买的话,还能买得起吗?买哪?
当时的选择其实有一些,唐镇一号、金融家、浦发罗兰,还有,看着便宜一些的二手。
还是因为穷,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买了看似便宜一些的二手,之所以最终下手,是因为听说,唐镇要拍D了,拍后还得涨一波。于是,我买了一个并不满意的第二个房子。
到手后,房J真的是涨了一波,中介劝我,要不要出手,可以净赚20%,我没有同意,因为我觉得还能再涨点。
房子到手后,便开始嫌弃。
同年3月,我去了南T,学校旁边开了一些楼盘,看着高端大气上档次,1W不到,我也曾考虑,要不要下手。
很快,新政便来了,两年后,房J基本回到了16年初,算算,如果那时候出手,大概是亏的。
而南T,我看过的那个楼盘,已经涨到了2W。
第二套房的西边,有一处别墅,开发了个私家花园,入内需要登记,以此来限流。有时会去感受下私家园林的美。在公园精致的草坪上,仰望天空,一声叹息:选择比努力重要。
没关系,不出手,就不代表亏损,留着,等新一波行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