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灵感?蔡加尼克效应了解一下

全文字数 / 3347字
阅读时间 / 6分钟


没灵感?蔡加尼克效应了解一下_第1张图片


1

我想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正想找一件东西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放在了哪里,而当你不再去想的时候,在后来的某一刻,它却自己在脑海里跑了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神奇的心理学效应——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情、精力会处于集中状态,有一种张力在,如果突然被打断,这种张力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未完成的事情就会加深我们的记忆,或者像计算机后台程序一样,在我们潜意识里被大脑一直挂起。

所以,越没有完成的事情,越容易让人念念不忘,事情结束后,反而会相对迅速地忘记。

因为大脑的机制,是趋向于一个“完成态”的闭环,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的大脑,也是喜欢“今日事今日毕”的,因为这会让它感到舒服。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一件事情没能在当下完成,不止你会感觉到一种“放心不下”,大脑也会,而在你去忙于其他事,甚至在你睡觉的时候,大脑都会帮你默默“记着”这件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找了好久都想不起来放哪儿的东西,会在后来不经意间的某一刻,突然在你头脑中跑了出来。

这都是因为,对于“找到东西”这件没有“完成”的事情,大脑在后台默默帮我们运行着。

很辛苦,对吧?

没灵感?蔡加尼克效应了解一下_第2张图片

或许,你也还记得我们初高中课本上的那些故事。

阿基米德原理为什么是在他洗澡的时候发现的?

还有那个发现了苯分子环装结构的化学家,就因为他做了一个蛇咬尾巴的梦?

其实这些趣闻的背后,都有着蔡加尼克效应的一部分原因。

说到这儿,我想大家也都有过同样的感触,在淋浴的时候,总有灵感、想法突如其来,很多在平日里想不到的事情,也会在这些时候出现在脑海里。

而所有的这些都是有着科学依据的。

当我们处于极度放松状态的时候,感官被封闭着,接收不到外界的新鲜信息,也没有了干扰,这就迫使我们的大脑去聚焦和遍历那些储存在记忆里的想法,同时,像淋浴这样的环境,使我们身心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这时,平日里那些被知觉所局限的想法,才有机会涌入我们的思维。

但其实,如果严谨的说,所有的所谓灵感,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在于一个人平时的多看多想,都是先因为在你的脑海里有了这些“种子”,然后才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破土而出。

不过,这个效应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会放空,多给“种子”生长的机会。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每天都需要应对海量的信息,但很多时候,信息接收的越多,自己反而越没有想法,主动屏蔽和排除干扰,学会独处和放空,也是我们在创新路上的必修课。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虽然不用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去洗个澡,但也可以让自己有事儿没事儿的成为“阿基米德”。就是说,只要是放松的时候,都是可以创造出绝佳创意的时机。

这也是说为什么,人越是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时候,越是需要放松、散心的原因。

就像我现在也开始学着写写东西的时候,一些内容反倒也是在那些走路、吃饭、洗澡,甚至坐马桶的时候想到的,包括消遣地在看一些段子和新闻的时候,都会突然觉得,或许这个素材放在文章里也挺合适。

所以,下次如果实在没有什么灵感、状态,就不要把自己硬按到电脑前了,不如让自己出去散散步,喊朋友去喝个下午茶,或者起身去洗个澡,都可能会有用的多。

很多时候,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中途被中断片刻,或者临时出去晃个神,回来继续时反而会提高效率。

所以,再忙,也要记得抽空出去放放风,最主要是久坐也对身体不好,对不对?

其实这也是我们总说,孩子学习需要劳逸结合的原因。而对于职场人来说,拒绝穷忙,“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诸多高效能人士的一个秘密武器。

当然了,朋友们,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这也不应该成为我们上班摸鱼的理由哈~

没灵感?蔡加尼克效应了解一下_第3张图片


2

其实蔡加尼克效应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远不止这些。

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备忘录上记下重要的会议,但是到最后还是忘记了。因为我们以为记下来了就万事大吉,大脑张力系统松弛下来,最后连备忘录都忘了看。

还有,在打电话之前,我们能清楚地记得想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然而打完之后却总也想不起来刚才拨过的号码了,这也是蔡加尼克效应在起作用。

巧妙利用蔡加尼克效应,恰当地控制好我们的张力系统,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完成任务。

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比如看剧时,情节高潮处突然骤停后的广告和“请看下集”。

以及那些人生中没能善始善终,让我们很多年后仍念念不忘的事情。

也难怪人们说,那些带点遗憾的美,反倒更叫人魂牵梦绕。

某种程度上,这些都是一种追求“完成”心理的强迫症,一种“意犹未尽”的心理惯性,而这些都因于这个蔡加尼克效应。

不过也正如心理学家们说,所有的心理效应不分好坏,只在于是否可正向应用、被谁应用,有没有适可而止。

比如,商家各种让人停不下来、吊人胃口的营销,不胜枚举。

比如,也可以借用这个效应来对付对付自己那该死的拖延症。

一本对我们有用却始终没有翻开的书,现在就翻开第一页放在那里不用管,或者努努力看完前三页就行。

接下来我们也许会去忙其他事了,或者已经暂时忘了看书这个事,但心里其实还是会有个什么事情总放不下的感觉,这个时候,就是蔡加尼克效应在起作用了。

于是你会想,我是不是应该回去把那本总揪着我心思的书给看完?

然后,一天一天的,可能你就真的看完它了。

同样是看书,不过这次是一本精彩绝伦、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说,即使你知道明天要早起开会,也依然没忍住一口气熬到凌晨四点把它看了个完,因为大脑对于“完成”的渴望,让你等不到明天。

对于那些我们总是想要一口气刷完的剧,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在你刷抖音、刷朋友圈、刷各种app的时候,是大脑对“完成”的渴望,促使着你想一直向下刷,但偏偏瀑布信息流的特点就是——

让你永远看不到头。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上瘾的原因。

正如前面说,我们的大脑天性倾向于追求这种“完成”的感觉,但重点是,大脑它是分辨不出我们所要完成事情的好坏的,于是每到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调用更高阶一点的思维——自律和理性来分析行为的利弊。

毕竟不能每次都让大脑它由着性子来。

不知为何,这个心理也让我想到那些,逃窜了很多年终究选择自首的罪犯,这样的故事我们也经常在新闻或电影中看到。

当然这也许只是我个人的以为,我想,他们心里那种“过意不去”的感觉,除了良心的谴责,或许也有蔡加尼克效应的体现,可能只有那一句说出口的“对不起”,才能让他们悬了几十年的心永远地落了地,才能让他们的人生有了种此生圆满的“完成感”。

也许,想的有点深了。

而在你我普通人的人生中,那些没能善始善终,很多年后依旧让人念念不忘的事情,也有太多太多。

比如,没能好聚好散的恋情。

比如,差一分就能赢的比赛。

比如,我原本可以……

没灵感?蔡加尼克效应了解一下_第4张图片


3

最后,想聊两句我眼中的心理学。

每一个心理学效应,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很多的实例体现,值得我们经常去观察去反思,而这里观察和反思的主要对象,是我们自己。

每一个心理学效应,也都值得我们好好深究,绝大多数时候,它们都在以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想法,进而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也许是性格和经历所致,自己对心理的东西一直都比较感兴趣,有研究说,那些从事心理学、或者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普通人,大多都是在情感上相对敏感、心思上相对细腻的人们。

其实我觉得,心理学这个东西,即使我们都很外行,也有必要去尝试了解一些,也越发觉得,它跟我们小到今天的心情,大到人生的幸福感,都有着太多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心理学其实已是属于门槛相对比较低的大众学科。

心理学的背后,是人性。

李善友教授说,成年人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追求知识的渊博,而应该是对思维模型的掌握。

生活中的每件事看似都充满变数,但绝大多数事情万变不离其宗,有着它们通用的底层逻辑,思维模型的学习就是在理解这样的底层逻辑。

就像,弄懂了一个思维模型可以帮我们解释这一类问题一样,同样的,如果能深刻理解了一个心理学效应,也可以帮我们理解了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

包括,理解我们自己。

我们并没有我们以为地那么了解我们的大脑和它的运作机制,不过这样说好像也不太严谨,因为不得不提,除了那些心理学家,也还有那些隔着屏幕就可以操控人性的精明商人、设计专家,或许他们,也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大脑。

所以,每多了解了一点心理学都会感慨,甚至有点细思极恐,原来我们生活中,真的处处都是心理学的套路。

防不胜防呐~

没灵感?蔡加尼克效应了解一下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灵感?蔡加尼克效应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