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人生实践指南—阅读《断舍离》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作品《断舍离》,简单地说这是一本通过教会你精简物品,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实现自我成长的书。这本书简体中文版系列累计加印32次,印量突破200万册,帮助无数人找到通往幸福的密钥。《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作者张德芬说,想要幸福,就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通过断舍离她找了了通往幸福的法门。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买了许多衣服,等到一些场合需要穿某件衣服时却发现衣柜里永远缺少一件衣服;逛街时看到玩偶,可爱的本子等等,明明家里已经有很多的仍然忍不住买下来;月月花钱“月光”,总是挣扎在穷人的边缘,却在支付宝年度账单出炉时,看着几万,十几万的账单惊掉下巴,不知道自己竟然可以花掉这么多钱。还有很多人,家里总是堆满了东西,真正想找到一样物品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而且乱糟糟的环境还影响了每天的心情。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那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让你在与物品的关系中丧失了控制权呢?

也许你会觉得,我只是喜欢买东西而已,我家里东西多等或者我有了更大的房子、多买几个收纳工具就可以改变这样的情况了,但是山下英子却不这么认为,她经过多年的杂物管理咨询的工作提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套专属于当下的自我的断舍离。认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你将会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世界。

本次介绍将分为三个部分为你讲述本书的内容:首先是为什么我们的物品会越来越多?其次是断舍离的思维法则是什么?最后将为你介绍如何亲身实践断舍离。

下面我们将进入本书的第一个部分,为什么我们的物品会越来越多?

你的冰箱里是不是总有超市大促销买的食品却等到过期了还没有吃完?你的双十一买的东西是不是到第二年双十一还没有用完却又继续下单了?你家里是不是会囤积了大量的一次性餐具,广告宣传单,各种包装袋,用不上的赠品?一方面我们占便宜的心理和折扣陷阱会促使我们购物时的盲目,另一方面当下社会物质的泛滥会让各种东西不断流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不断有水涌进来,却只进不出的水池里”,这样的人我们就是生活在水池里的鱼,物品如同水池里淤泥,越来越厚,把原来悠闲的空间都堵死了,我们因此也无法自在游动了。但我们却常常意识不到问题所在,这是因为淤泥会往下沉,上面的一层一定还是清水。如果我们只关注上面一层的话,自然就察觉不到自己已经陷进淤泥里了。检验自己是不是生活在清水的假象里,你可以试一试将家中同类物品全部找出来,拍个照片。比如我自己就发现,我竟然有10把梳子、42只包、9顶帽子、21条裤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根本没有被使用,它们就成为了生活中的淤泥。

扔不掉东西的人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快来看看你是不是这三种人呢?一种是逃避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太忙,没时间呆在家里,也没办法收拾屋子。他们多半对家庭不满,不愿呆在家里,也不愿收拾,久而久之越来越乱,就更不愿意待在家里了。第二种类型是执着过去型。这种类型的人即使是已经用不上的东西也一定要收着。相册,奖杯都当作命根子似的收起来。他们多半对往日幸福时光有着留恋,也或许是对现实有逃避心理。第三种类型是担忧未来型。这类人特点就是过分囤积各种日用品,总是觉得这些东西未来用得上。经历过匮乏时代的老一辈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行为,总是把各种东西都当作宝贝似的收起来,觉得以后用得上。

如果你是这三种类型的人之一,那么你的问题在于没有认清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大量存在,居所被杂物占据,落满了陈旧与腐朽的灰尘。家是放松的地方,试想疲累的你回到家,一个一尘不染干净整洁的家会让你觉得放松,而一个堆满杂物乱糟糟的家只会让你的疲惫加倍增长。那么我们要怎么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居所呢,你可以试一试断舍离的思维法则。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的居住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进看不见的内心世界。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到处泛滥的破烂;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下面我们进入到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帮助你养成断舍离的思维法则。

断舍离的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法则就在于以自我为中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看看你的家里,仅仅因为能用而留下的东西有多少呢?便利店的一次性筷子,已经干透的湿纸巾,住旅社的一次性毛巾,各种小赠品,这些东西根本不是经过精挑细选留下的,收纳这些东西而仅仅是在做垃圾分类而已。比如这里有一件已经很久没穿的衣服,你会说“这件衣服还能穿”,这句话的主语是衣服,而不是你。当你问自己这件衣服我穿上合不合适的时候,你的主语和关注点才是你自己。养成以自己为主语的自问习惯,你就会对物品的数量和品质有全新的认识,作出需要或不需要的判断。

有了这样思维的转换后,我们就可以进入断舍离的实践了,面对一屋子的杂物,你准备好了和我们一起来一次断舍离之旅了吗?和过去的自己告别,迎接新的生活吧。

下面我们来进入本书的第三部分,如何亲身实践断舍离。

断舍离的过程包括减少,分类,收纳三个步骤。首先,一切从扔东西开始。如果你觉得很难取舍,那就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吧。这些垃圾又可分为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通过垃圾分类逐步提升自己的选择力,扩大扔东西的范围。在扔东西的时候要学会说“对不起“,谢谢你的陪伴。把不用的东西送给别人时,不要用给你,而要说希望它对你有用,请你收下。其次,你可以记住一些简单的整理法则。对付杂乱的餐具,厨房厨具可以用大中小三分法收纳。对于全家的总体物品,可以使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七就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里只能放七成物品,余下的三成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五就是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里放五成物品,要留出一半的留白,接下来就是一了,给别人看的空间里只放一成的物品,但我们去美术馆时,往往一面墙上只有一幅画,在居住空间运用这样的技巧,即使是日常生活的杂物,也能产生很不错的装饰效果。经过彻底的七五一收纳之后,你的生活中将会只留下精挑细选的物品。此时,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一定要注意,那就是总量限制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你只能保留最喜欢物品前五名,即使你买了新的物品,你也只呢个保留五个,那就要淘汰掉第六名及之后的物品,如此循环,确保家中永远只有你最喜欢的物品。最后一步是收纳。收纳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让物品更方便顺手的取用。第一个建议就是只需一个动作原则,就是让取用物品的动作只有打开柜门,取出或放回这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比如能用夹子封口的物品,就不要用皮筋去套上。第二个建议是自立,自由,自在法则。自立是让物品可以自己站立着存放,不会为了找一件东西而翻箱倒柜;自由是指选择的自由,物品的摆放要便于选择,就像便利店的饮料都是同一种类一列摆放,数量和种类一目了然;自在是指对不能自立竖放的物品可以卷起来存放,比如内衣裤,T恤等。第三个建议是每次主义,就是在每次需要的时候才去购买,每次只买自己需要的。京瓷和丰田这样的大型企业,都不会一次采购很多,而是会采取每次采买的原则进行采购,因为不良库存=负债。

以上就是《断舍离》的全部内容了,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本书的核心是介绍了断舍离这一生活理念,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着讲解,第一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囤积物品,有三种类型的人总是扔不掉东西,逃避现实,执着过去,担忧未来。无论何种类型其本质都是没有分清人与物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断舍离的思维法则,核心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第三部分讲述了如何实践断舍离。首先是学会扔东西,其次是给出了大中小三分法则,七五一总量限制法则,教会你如何整理收纳。最后给出了三个整理物品的建议,包括一个动作取用物品,自立自由自在地存放物品,坚持每次主义购买物品。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指出,断舍离应该成为仿佛身体呼吸,消化,代谢,循环一般自动化的存在,通过断舍离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彻底摆脱无法收拾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的人生实践指南—阅读《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