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

了解一个人,首先得了解他的生平,他的父母亲,他的出生地,他的经历,他的喜好,最后结合他的结局,这个人才算完整,这大概要比解剖一具尸体难些。

提起方孝孺,世人大多都有两种看法,一曰腐儒,为了成一人之名,拖着八百多无辜之人与之陪葬,以蔡东藩为代表。二曰殉道者,为主张、为信仰、为思想而杀身成仁,以胡适之为代表。

私以为正是因为这么多的读书人被钢刀屠戮,自宋代赵匡胤祖训不杀士大夫以来,元朝自不必说,明初朱元璋之严酷政治,接之朱棣诛方孝孺十族以后直至清朝达到近代的曲折,读书人头顶上终于有了一把刀,这把刀在说错话的时候便会斩下,这让利己主义不得不随着生存而产生,所以大家都会依托当下的环境而去批评方孝孺是一位腐儒。我想大概在那个士大夫引以为傲的年代,起码那一同赴死的师友弟子大概都是昂着头死去的吧。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_第1张图片
方孝孺

提起方孝孺,就不得不提起他的父亲,我在网上搜索方孝孺的时候,很少有人讲解他的生平,大概是他的传奇之死太过于独特,有许多自媒体作者着重笔写了相关的过程,精彩的过程记录仿佛出于大殿一角的书记员。而很少涉及到他的父亲,其实把这俩人联系起来,方孝孺的后来选择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方克勤(1326-1376),祖上三代从儒,先父曾为鄞县教谕。少年时聪慧过人,人称神童。年岁稍长,逢着元末乱世,毕竟是书生,没有像朱元璋一样直接裹头巾往战场上冲,查资料只发现他给同是浙江老乡的青田籍的刘伯温写信自荐,后者也许自顾不暇,直到明王朝建立,地方设置郡县学,被征召为县学训导。

洪武四年(1371年)中央征兆为官,吏部考试名列第二,遂任命为山东济宁知府,正式开始了当官的生涯。我们的主角,方孝孺也是在这时候正式成为了官二代。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_第2张图片
方克勤

方爸爸是一位优秀的父母官,自上任后,一切以民为本,三年后(1375年),济宁府户籍在册数翻了一倍,赋税翻了十四倍之多。方知府不仅有政绩,生活更是简朴,一件布袍能穿好几年,破屋漏风也不修补,室中唯有书册,别无他物。因为政绩太优秀,洪武八年春被召入朝,太祖赐宴款待。三月返回济宁府。

同年(1375年)五月,曹县知事程贡因为工作失职被方克勤下令鞭笞,竟上书诬陷克勤贪污,朝廷派来督查此案的人是程贡的朋友,暗地里查了两个月一无所得,抓住方府一个仆人一通逼供也无所得,最后竟然捏造事实,诬陷方克勤贪污了两百斤炭苇,而此时正当十月,还未到用炭苇取暖的时候。他也不争辩,被贬到浦江。

翌年,又被“空印案”牵连,十月于京师被害。就这样,方克勤走完了这光明又遗憾的一生,而方孝孺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参与者,在这样的父亲的影响教育下,我们很难质疑方孝孺会变成其他的模样。今天的山东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_第3张图片
方孝孺

我们回过头来梳理方孝孺的生活轨迹。

1357年,方孝孺生于浙江宁海,是家中次子,他还有一哥一弟,哥哥孝闻,明史记载“十三丧母,蔬食终制”,早亡。弟弟孝友,后一同赴死。

方孝孺小时候似乎是父亲的翻版,自幼聪明好学,八岁读书,善写文章,人称“小韩子”“小韩愈”。

十五岁时,因为父亲任职济宁府,遂一同前往,遍访圣贤遗迹,众所周知,孔庙便位于齐鲁大地,不知少年的方孝孺是否常常祭拜于孔庙,史书匆匆几笔带过,而我以其后来的所为猜测也许年少的方孝孺遥寄孔圣人为师也未尝可知。

二十岁的时候,随父亲一同上京,也许是在那时候通过父亲的关系,拜同为浙江老乡的大儒宋濂为师,宋濂门下学子众多,皆不及他,连宋濂都称赞其余人没有超过方生者。

翌年,父亲死于京师,方孝孺扶持灵柩回家安葬,并守孝三年,结束后赴金华继续与老师学习。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_第4张图片
朱允炆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二十六岁,经人引荐,被朱元璋召见,由于朱元璋主张严刑峻法,而方孝孺所主张的是以仁治国,与太子朱标(1355-1392)的为人以及想法较为接近,朱元璋便将他推荐给太子,希望等太子将来即位后再重用他,便让他先回家去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于八月病逝,方孝孺再次受到朝廷召见,依然没有重用,只授予了汉中教授之职,蜀献王朱椿听说了方孝孺的贤能,聘请他当世子的老师,并将他读书之书斋命名为“正学”。

因为方孝孺的表率,周围的人越来越注重礼仪,蜀中由此大治。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即位,立刻召回京师任翰林院侍讲。这一年,朱允炆23岁,方孝孺43岁,方孝孺便开始常伴皇帝左右,皇帝也是好学之人,有疑问立刻解答,其他大臣奏事方孝孺也不回避。

由于朱元璋晚年杀光武将功臣,只留下几个儿子镇守边疆,建文帝手下齐泰黄子澄建议削藩,削了几个叔叔后,最终四叔叔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造反,并最终于1402年六月攻破京城,历时三年。

而这几年中,方孝孺似乎只是建文帝的一只笔,是姚广孝口中的“天下的读书种子”,战争中也没什么可称赞的建议,只是在最后,有人劝朱允炆往其他地方去图谋,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这就能看出一个知识分子没有经历政治历练的幼稚之处了,这大概是他真正从政的第三个年头,朱元璋把这样幼稚的辅政者留给朱允炆,而又留下能征善战的儿子们拥兵自重,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的判断失误。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_第5张图片
影视剧中朱棣

方孝孺这一生接受的完全是孔孟儒家的舍生取义教育,按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大概也是学孟子更多点,方孝孺是一个合格的舍生取义的殉道者,这个人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当时的大儒,我想,任任何一个从小便读儒家经典,直读到43岁才到庙堂之上终于能治国平天下的时候,大概也都会成为这样的殉道者,这不是方孝孺个人的悲剧,这是一种文化的悲剧。嘲笑方孝孺,大概就是嘲笑一个时代,一种文化。

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因为拒绝投靠朱棣,反而斥之叛逆,惹得朱棣大怒,姚广孝的劝谏也丢之脑后,将其车裂于街市,诛灭其全族(诛十族有待考证)。其门生偷其尸骨埋葬于聚宝门外的山上。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_第6张图片
李鸿章书方孝孺墓碑

今天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留有1988年重新修缮过的方孝孺衣冠冢。方孝孺墓几经战火,毁了修,修了毁,我在2012年的时候坐公交车去看过它,它像一个大大的馒头。

我们今天的许多人都倾向于称之为腐儒先生,大多是依靠对一种利己主义的认可,我认为这种看法有些过于上帝视角了,我们学历史都知道自宋朱熹二程以后以后儒家有些走样,后来的知识分子有一部分确实遭受到荼毒,甚至当时有人称赞方孝孺为“程朱复出”所以我认为方孝孺选择赴死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自然也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

所以,我们应该纪念方孝孺,就当是是在纪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一种逝去的时代精神罢。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_第7张图片

文:养一只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竟然也是个官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