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一只猫饭团学员成长记录】付费学习一年,我的工作生活发生了这些改变

写在前面:

2017年6月,剽悍一只猫推出第一个饭团《普通人加速崛起之道》,一年过去了,围观饭团的老铁,都有什么改变呢?

以下,来自于2018年7月11日发表在猫叔饭团的成长记录(作者:筱筱):

01

“气死我了,整节课四十分钟不是大吵大闹,就是自己在唱独角戏,我要换工作!”

 “哈哈,有好出路记得带上我!”

 “唉,别笑了,我能有啥好出路……”

我是筱筱,十八线城市以外乡村女教师一枚。差两个月,教龄五年。上面的吐槽,一度成为我的家常便饭。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留守儿童,基础弱、厌学、纪律差是他们的非典型特征。

对于我们,这里的人似乎普遍有两种看法:

“老师好呀,工资高、待遇好,教案循环使用,备课两分钟,上课两小时。每天轻轻松松,清闲得让人妒忌”。

这是第一种评价,这样的话我常常听到。

“通常那些戴眼镜,喜欢讨价还价还挑三拣四的都是老师,一副穷酸样。”

这是第二种评价,我不止一次听到旁人转述。久而久之,自己会不自觉代入。

然而,我和身边多数同行的心声却是: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每天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最后发现只有自己上了岸。

看到这段描述,我和几个同事直拍大腿:就是,就是!简直不能再贴切了。

乡村老师,幸福指数为负值?

讲一段我最近的经历。

五月中旬,上完产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我收到几封学生的“情书”。

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

老师,虽然你还没走,但我已经开始想念你给我们上课了。我成绩不好,有时上课也听不懂。但到目前为止,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这么煽情的表白让我意外又惊喜。

这个班的学生,我只带了大半个学期,本以为他们对我没啥感情,没想到居然那么认可我。

看完那几封“情书”,内心除了感动还有小小的“嘚瑟”。那天的日记里,我记下了这件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

那个当下,我突然想: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知足常乐了?要知道这份工作曾被我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02

你了解自己吗?

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每当我们抱怨时总会指责别人说:你根本不了解我!

可是,我们就真的了解自己吗?

未必!

就说工作吧,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如果不喜欢,敢不敢爽快地跳槽?

我的答案是――不敢!

贪恋体制的稳定,但又各种吐槽和抱怨。对的,曾经的我就是矛盾综合体。

于是,按部就班板着脸上课,百无聊赖吐槽学生素质低、家长不配合、薪水待遇差、领导不体恤,再然后就是“放飞”自我――刷剧、玩手机、逛淘宝、八卦成了我的日常。

现在看来,前几年的职业生涯就像一部职场烂片。

诗和远方,理想和抱负?不存在的!就像反鸡汤段子里说的一样——上班不要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心比天高、自命不凡,总觉得生活亏欠了自己,这是我当时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我幸福吗?怎么可能!

可这部职场烂片的导演是谁?不就是我自己吗?可怕的是,我却浑然不知。

03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如意,周围的一切都很糟糕?

去年,带着困惑的我加入了剽悍江湖小灶群,并订阅了猫叔饭团。

一年多过去了,我不仅早赚回了学费,还找到了困惑已久的答案。

在小灶和饭团的熏陶中,我渐渐意识到一个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认识自己。

闲来看到这么一句话:

我们每个人的内在世界,都是一座巨大的金山。我们往往坐在金山上而不自知,都在“向外求”更好的“生活”。

恍然大悟。

“行而不得,反求诸已”。原来,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自身去寻找,我们的困扰多数和别人的行为无关,因为能撼动和影响我们的是那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东西。

那要怎么办?

就像饭团《晨间日记奇迹》书评中提到的一样,我们要善于从自己身上挖宝。在反思―修正―提升的循环中知行合一。

【剽悍一只猫饭团学员成长记录】付费学习一年,我的工作生活发生了这些改变_第1张图片

细思极恐,我审视自己的行为:指责学生犯错,我想的是他们给我制造麻烦、让我受领导训斥、在同事面前丢脸。

这些都是我在意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犯错、背后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我从来没追问过。

猫叔说: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把问题都归咎于别人,当他人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各种抱怨,可为什么不反思和调整做事的策略呢?

因为我被狭隘和无知困住,看不清自己的模样。

如何打破狭隘,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山本耀司给出了答案: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与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小灶和饭团,是优秀思想和精英荟萃的集中营。在这里,我一个身处山旮旯的乡村教师,在大咖牛人们的思想碰撞中看到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也看到了自己的卑微。

这种卑微,不是低到尘埃里的妄自菲薄,而是归零、重新出发和终身学习的渴望。

04

人们常说遇强则强,感谢这段经历让我慢慢摘掉“怨妇”的帽子并找到职业幸福感。这一切离不开小灶,离不开饭团。细细想来,有几点很关键:

001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有多重要?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我的宝宝,刚出生一个多月,特别爱笑。这让我想起之前和同事聊起养育的种种担忧,她却对我说:“放心吧!我看你孕期情绪很好,正能量满满,宝宝出来后一定很好带的” 。

我大笑,不解地问:“何以见得?”

“从你的空间就知道了呀!”

我没想到,自己平时在QQ空间记录的一些琐碎的感悟,竟然成了她了解我的一个窗口。

Mia在饭团《如何通过微信朋友圈打造个人品牌》中写道:

想要打造个人品牌,就不要轻易在朋友圈发负能量或无病呻吟的东西。

当时看到她的这篇分享,颇有感触。

是的,无论是朋友圈,还是QQ空间表面上都是个人的情感自留地,但外人看来并非如此。

有个朋友,产后抑郁,每天频繁在朋友圈发负能量的文字,一开始大家还会安慰她几句,最后很多人都屏蔽了她。

成熟的人懂得最大化地减少情绪成本,专注于解决问题之上。

而这,恰恰是我之前最欠缺的。

怎么赶跑负面情绪?剽悍读书营连长米瑟在饭团中传授了她的秘诀:检测――察觉――和解――归因――交流――行动――休息――体会乐观――运动――再行动。

看似简单的10个步骤,核心和本质都是向内诉求。

改变的前提是察觉问题。我庆幸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碰到难题时,学会了先处理情绪,再调整做事的策略,在负能量袭来时能摁下暂停键。

002 持续学习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意识到自己对工作的不满以后,我问了自己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学生纪律差?为什么他们听不下我的课?这样的问题,如果是名师会怎么做?我能从中学习和借鉴什么?

……

一系列设问之后就是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主要是跟书学和跟人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方面,我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专题阅读,比如沟通类、教育类的实用性书籍。

读书,看似人人都会。但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和策略变得尤为重要。幸好这些问题,饭团的推送里都给出了答案。比如,目录导读、问题驱动等。

持续学习的另一方面,是跟人学。

正面管教家长课讲师令芳老师写的《掌握这8个技巧,轻松搞定熊孩子》虽然讲的是家庭教育,但也适用于学校教育。

文章里提到的父母十字法宝:相信、鼓励、支持、帮助、肯定,也成为了我的教学准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不再用挑剔的眼光看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轻松的口气和他们开玩笑,看到他们微小的进步时……我发现自己和他们的关系融洽了。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所以,不幸福的老师又怎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呢?

003 找到兴趣

成语“无事生非”,有人给它下了个通俗的定义:如果你总觉得烦恼不断,那多数是你太闲了。

看剧、玩手机、刷微博……仿佛事情总做不完,可为什么自己依旧很迷茫,觉得诸事不顺?

因为没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玩手机这种能量密度很低的事,只是满足一时的猎奇,“及时行乐”以后自己又会因碌碌无为而自责。

加入小灶、订阅饭团之后,我之前空虚寂寞冷的无聊时间基本被填满。最重要的是,我重拾了自己的兴趣――写作。

从小灶内部征文胜出,到进入剽悍晨读内容组、评审团,再成为剽悍特训写作班点评官;从文章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到一次过稿。这一切,得益于一群同频战友的鼎力相助,当然饭团里的各种写作技巧也给了我不少思路。

写作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很多杂乱无章的想法经过梳理,能让人深刻看到事情的本质,这种体验时常带给我惊喜。

看着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在公众号上发表,且不说文字变现增加了我的收入,正向反馈的激励像一束光驱走了我曾经无聊的雾霾。

此外,我还把写作拓展到工作中――记录教学反思,及时复盘和总结日常课堂得与失,在请教和修订中我的教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05

如今,我依然还在十八线城市以外的乡村学校,一切看似波澜不惊,没有变化。但知识付费的这一年,因为牛人拓宽的视野已然成为我一生的财富。这一年的经历告诉我:思路决定出路!

生活中的理想是为了理想中的生活,希望我们依然有梦,在追梦中敢于直面现状、不抱怨;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要记得常走出去,不要害怕牛人的“碾压”,要勇于在碰撞中重建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剽悍一只猫饭团学员成长记录】付费学习一年,我的工作生活发生了这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