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e to me》--别对我说谎

最近刷的美剧除了《西部世界》,另一部就是《lie to me》,中文名译作《别对我说谎》。

剧中的男主角卡尔莱特曼博士可以说是神一般存在,他根据嫌疑犯的语气、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能判断出对方是不是在说谎。

不过我们在生活中自然不可能像电视剧一样的夸张。不过在识别一个人是否撒谎之前,我们需要先做一件事,那就是确立对方的基线。所谓“基线”,就是一个人平日的习惯表现。比如我就习惯夏天每周末去图书馆看一天的书,然后回来路上买一瓶1.5升的水,这就是我的基线。

测谎仪的原理,其实就是根据他当下生理反应与基线的比较来判断真伪。

现在想想判断一个人是否撒谎,有时候是可以从四个角度入手。

欺骗信号一:ta有脱离基线的不当行为。

以前在群里遇到一女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老公几乎没怎么出差过,但是自从他的部门来了一个女实习生后,老公的出差频率开始增加了。后来这个女网友顺藤摸瓜,果然抓到了俩人的奸情。

欺骗信号二:ta面对质问时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和逃避。

我们都知道,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是特别害怕被人质疑的,他们可能破口大骂,也可能选择直接避而不谈,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秘密压抑在心底。

欺骗信号三:过度澄清自己的行为。

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克林顿因为“性丑闻”,在发布会上讲的话:我和莱温斯基女士,从没有发生过性关系,从没有,一次也没有。这种三番五次的强调,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虚。

欺骗信号四:语言与肢体语言的错位。

曾经有过这么一则新闻,一位女性因为失踪被家里人报了警,警方在审讯她丈夫的时候,对方虽然在言语上十分激动,但是身体几乎一动不动,甚至还带着一点慵懒。警方根据这个反常的举动,决定从他身上入手,果不其然,凶手正是此人。

四种欺骗信号都说完了,你一定好奇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负荷”。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需要承载或者输出的讯息,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掌控范围。

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如果领导让你上台打个招呼,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如果临时邀请你上台发表一个演讲,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抗拒。

谎言终究会被戳破,也是这个道理。当你撒了一个谎之后,为了圆上,你不得不撒一个更大的谎。如此恶性循环,你的大脑迟早会因为认知负荷而崩溃。

你可能感兴趣的:(《lie to me》--别对我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