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为何英年早逝?

有人问黄元御这样好的医术,为什么治不了自己的病,只活了五十三岁?

黄元御英年早逝的原因是:忧郁、劳累!

乾隆五年庚申,即1740年黄元御写成《素灵微蕴》后非常得意,在《素灵微蕴》的【序意】中写云:“轩岐既往,《灵》、《素》犹传,世历三古,人更四圣,当途而后,赤水迷津,而一火薪传,何敢让焉。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藏诸空山,以待后之达人。”黄元御认为自唐以后没人读懂《伤寒论》,而黄元御认为唯有自己读懂了,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悟”只是一家之言,肯定不被广大中医所接受,所以黄元御说:“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藏诸空山,以待后之达人”。黄氏在壬申【1752年】十月《四圣悬枢自叙》再次云:“今宇内之大,谅必有侯桓之人,吾将藏之深山,虚坐以待矣。”黄元御要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黄元御对自己的中医药理论非常自信,是自唐以后唯一读懂《内经》、《伤寒论》的人!找到了打开《内经》、《伤寒论》的钥匙!

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黄元御北游至京,是黄元御去京城找出路,机会终于来了!适乾隆帝有疾,太医院与京城名医多方调治无效,帝疴渐沉,百医束手无策。当时,宫中有一太监为昌邑玉皇庙村人,深知元御医术高超,便向朝廷推荐。

黄元御应诏进宫为乾隆皇帝诊脉,诊毕,乾隆皇帝问:“朕属何疾?”黄氏对曰:“万岁小恙,乃七分药毒三分病,须先两帖解药毒,继服一帖治所病。”乾隆皇帝原来是小病,是被太医们误治了。乾隆皇帝允诺,按方配药,三剂而愈。龙心大悦,诏黄元御进宫,讯问黄元御从师何人学得医术?黄元御回曰:“自学成才。无师自通。读《伤寒论》三年,悟出来的。”乾隆皇帝乃御书“妙悟岐黄”匾额赐之,以褒扬黄氏之精湛医术,并征诏黄元御为御医,乾隆皇帝感觉黄元御是一个奇才,无师自通,其医术是自己“悟”出来的!黄元御自己也是这样说的。倍受恩宠。辛末【1751年】二月,乾隆皇帝出巡武林【今之杭州】,黄元御作为保健医生隨驾武林,一路上黄元御为地方官员看病均有神效,乾隆皇帝应该是非常高兴,让自己的御医为下面的官员治病,也是皇帝体恤下级收卖人心的恩宠。黄元御能为乾隆皇帝加分,乾隆皇帝当然高兴!

乾隆皇帝的信任当然遭受到太医院的太医们的嫉妒,引来災难。黄元御辛末春隨驾武林, 辛未秋【1751年】,也就是1751年秋天就被逐出京城。短短几个月黄元御就失意了。黄元御刚刚从地上,升高到皇宫,短短几个月又从天上重重的摔到地下。变化之大的确让黄元御难以接受,但是又不能不接受。黄元御自认为是唯一的读懂《内经》、《伤寒论》的人,一个非常自傲的人,能忍受这样的冤屈吗?不能忍也得“默默”忍受,在逆境中以著书消冤愁!

黄元御曰:“往者虞卿违赵而著《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成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向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帮,则《离骚》不作,《春秋》莫著,迄于今,其人已杇,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黄元御以“虞卿违赵而著《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的事迹勉励自己,宽慰自己,“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黄元御曾经想用酒浇愁,但是用酒浇愁,愁更愁。“殊非杜康所解,乃笺释《素问》,以消郁烦”只能拚命著书“以消郁烦”。就是在这样的郁闷心情下拚命著书,累坏了身体!

黄元御“壬申【注:1752年】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酉【注:1753年】二月,解长沙药性,五月删定《伤寒》,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俢温疫痘疹【注:即四圣悬枢】,成于九月十七。”黄元御是不是太累了?黄元御在《素问悬解自序》曰:“毕子既得先圣心传,复以笺注《素》、《灵》为请。其时精力衰乏,自维老矣,时年五十。谢曰不能。”黄元御才五十岁,觉得“其时精力衰乏,自维老矣”, 黄元御的确太累了!

黄元御的与世无双的医术,而且得到乾隆皇帝的恩宠,但是面对那群不学无术的太医的迫害排挤,黄元御只能“默默”忍受,黄氏长期在这种郁闷心情渡过的,这是黄元御早逝的主要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元御为何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