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中国家庭教育亟需重视


批判性思维——中国家庭教育亟需重视_第1张图片


周末,我为即将升入小学的儿子讲故事《丑小鸭》。故事讲完,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感受。抱着和孩子讨论的心态,我问:“为什么鸭妈妈开始觉得丑小鸭样子不错,游泳也好,最后却把它赶出家门呢?”儿子好像没有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一时愣住。我简单重复了书里的情节,他发现原来鸭妈妈主要是听了别人的观点:丑小鸭和普通小鸭子不一样,太丑了,所以应该被揍。我马上问“那么为什么大家觉得丑小鸭长的丑呢?”儿子翻着书回答:“因为它们认为它长的和它们不一样,所以就觉得丑。可是它们把自己的样子当成了肯定的和唯一的答案。”我兴奋地接过来说:“所以你的意思是长的不同不能就代表丑,对吗? ”儿子坚定地点了点头“就算长得丑,也不能打它啊。”

我很高兴,但并不愿意就此放过他,继续问道:“女主人家的猫咪和鸡都认为丑小鸭不应该下水去游泳。你觉得呢?”儿子认真地想了想,忽然笑了:“猫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让别人游泳,它没有发现丑小鸭是会游泳的。鸡还让丑小鸭下蛋,可是它没有注意到丑小鸭是只公鸭,下不了蛋的。”“真不错,你发现了重要的事情。所以鸡要求丑小鸭不要去游泳,丑小鸭应不应该听呢?”“不应该。它喜欢游泳,它去找了水塘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天鹅的。”

是啊,丑小鸭虽然本身是一只天鹅,可是它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艰难地求生过程中,它渴望成为天鹅,没有为了一时的安稳放弃了自己的追求。终于它从内心到外表都成为了真正的天鹅。作为全世界最知名的童话之一,《丑小鸭》的故事里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而不同的人读这个故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论,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对于很少问为什么的人来说,这个故事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误会”。但如果多问一些为什么,会发现故事里隐含着那么多的“谬论”,而这些谬论又真切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理所当然的面目存在。

辨别这些谬论,需要我们多问一些为什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才能真正擦亮眼睛,避免落入认知的陷阱。质疑,分析和判断——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三大法宝。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国外称之为critical thinking,由美国学者理查德·保罗于1994年提出定义。按照他的理论,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思维的再思考(thinking of the thinking)。它听上去是在否定和批判,但它的实质则是强调要对事物有提出疑问的能力,能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并有论据支持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简单来说,就是强调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上的方法论,是一套训练自己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提出问题,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情的面貌。疑问,会帮助我们了解更多信息,从而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避免因为认知的限度做出错误的分析,导致最后错误的判断。批判性思维,会让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得到被检验的机会,从而得出更理性,更稳定,更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判断。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可见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有多么重要。


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今天,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和言论。看看这个,说的很对,看看那个,很有道理。无论公共决策,还是家长里短,看的多了,会发现自己如坠迷雾,分不清真假。

再看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该报考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该不该跳槽,该不该接受一种亲密关系,怎样才能让亲密关系更舒畅……生活中需要不断做出判断和决策。很多人做出判断并不是建立在自己的理性分析,独立思考之上。更多依靠的是亲友怎么说和自己的感觉,这样的结果导致不断需要试错,代价昂贵。

如果有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社会事务和个人生活,懂得在质疑中寻求更多事实,在分析中明辨是非,在判断中蕴含独立思考,就不会茫然四顾,更为人生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泱泱中华,传承悠久。自古以来我国的人文底色是统一。强调的是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独立的思考能力尤为可贵。时代在前行,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都亟需拥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里保留自己清醒的认知。

批判性思维与家庭教育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批判性思维教学已经是有体系地在执行。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中,虽然越来越多强调逻辑和拓展性思维的重要性,但批判性思维训练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正因如此,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对孩子做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家庭生活中给予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教育呢?以下给出了一些案例,父母们不妨借鉴一下。

对于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主要训练他们对于事实和观点的区分(fact or opinion)。比如,  狗会叫(事实)    害怕狗(观点)


在这些举例中,事实(fact)是一种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信息。而观点(opinion)表达的是一种感觉,信念,看法等,无需做证明。

帮小朋友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很多时候,观点和事实很容易被混淆。国外学校在教学生阅读理解和论文写作的时候,特别要求学生能清楚区分文章中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

在我们的文化里,也经常发生把观点和事实搅在一起的问题。很多时候,大家争论的其实是观点,而不是事实。观点代表的是价值取向,而事实,很多时候是有可能去证明真假的。

还可以进行一些关于信息分类的游戏。比如,玩具分类收纳,不同颜色、形状等积木的分类。对于事物的不同分类,训练的也是孩子对于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认知。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对引导孩子提问,或者对孩子提问,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思考。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学会在阅读材料时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并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有可以作为论据的事实。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写日记,通过在日记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相关的原因和证据来练习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面对生活中的事件时,也不妨可以展开讨论。比如,可以借助认知和讨论深层次的概念,比如友情,社会,美等来激发孩子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找出可以支持他想法的事实来支持他的观点。

对于更高年级的中学生们,要求要更高一些。可以借助媒体报道来进行分析。学生们会发现,事实也可以杂糅着观点。媒体的报道中,不同的报道角度,用词都会对于读者在了解事实时感染上情绪和观点。更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历史,试着用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比如,明朝灭亡的原因还可以从当时的经济状况,气候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国内家长来说,也许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难点不在于方式的选择,而在于自身是否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虚怀若谷的心态。能不能和孩子平等地讨论问题,平等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和理由,才是培养孩子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判断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维——中国家庭教育亟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