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
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和其另外一位已故的经济学家特沃斯基发表了一篇关于在不确定性下做决策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前景理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它究竟是什么理论,如此有影响力呢?
具体说它包含两个重要的组织原则和一条曲线图,其中两个原则是:规范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一条曲线是:价值函数曲线。
规范性理论,是指那些被证明的科学结论或公式,是一种可以理性推理的理论,比如勾股定理等。
描述性理论,是指根据经验事实和人们的实际行为表现而得来的实际精确进行推理的一种理论。
传统经济学通常在做决策时将这两个理论混为一谈,而且前景理论则为人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预测方法,他们并没有标榜这是一条有用的理性选择指南,而是前景理论可以很好地预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选择,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实际上,它也是准确描述人类行为的经济模型。
而前景理论真正的核心或者说引擎是价值函数曲线(如下图),比如我们拥有财富的心理,前景理论将重点放到了财富的变化上,因为人类本身就是通过变化来体验生活的。这样说也许有点抽象。
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
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
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
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比如对于财富的获得和损失的两种心理变化:
1:对于损失相同的财富,我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性的变化是不同的。比如损失10美元和20美元之间的差别要大于损失1300美元和1310美元。
2:对于获得相同的财富,随着我们的财富增加,获得财富的敏感性也会随着变化,如同所示。
这条对现状改变的敏感性所呈现的递减规律,是人类的另外一个基本特征。这个理论也解释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异常的现象。比如我们会为了节约10块钱,走几分钟的路去旁边买一个更便宜的灯泡。但是不会为了节约10块钱,多走几分钟去旁边买一个电视机。同样是10块钱,在我们心理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的概念是本书作者提出的重要经济学概念之一。该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关于人们是如何看待金钱的。今天的内容,我们将详细阐述作者所提出的这一重要概念和理论。
什么是心理账户?举一个例子。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音乐会门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门票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门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账户的问题。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心理账户概念和其他几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是非常相关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沉没成本。
前面例子中,讲到的已经丢失的价值200美元的门票就是一个沉没了的成本,它本应该不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决策产生影响。沉没成本就是那些已经花出去的或者说消失的成本。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决策时,还是经常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比如购买了一支烂股票,虽然预期它还是会继续亏损下去,但是我们还是不愿意卖掉它来投资其他更好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