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40/500

和父母做朋友,这个愿望估计是每个做子女的心愿吧?但有几个人能做到,即使做到了能“朋友”到什么程度?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如果我们已经二三十岁了,与父母的关系从来都是“猫和老鼠”似的紧张,那此刻开始做朋友的概率还是有点渺茫的。除非,父母这一方卸下“家长主义”的护甲,愿意跟子女敞开心扉。而前提是,这之前并没有特别大的误会和隔阂,成年子女能接受这样的关系转变,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可以“冰释前嫌”,但重塑关系难度没比登天容易多少。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其实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能不能成为“朋友”,取决于做父母的有没有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朋友”就是一个特别平等的概念,可以升级为好朋友,也可以降级为陌路人。但基于亲缘关系的父母子女,无法割裂这一层关系,所以“朋友”的关系建立之初,就是父母摆正彼此的开始。

把孩子当“人”,这一点看似很荒谬。谁不都是“人”啊,但真的有父母没把孩子当“人”,而是自己的“私人物品”。不允许有个人意志,说什么都唯父母是从,什么都是“你这么小,懂个屁啊!”

把孩子当“人”,就应该承认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尊重她/他的想法,并且给予合理建议,需要强调最后的选择需要自己判断,并对选择之后的结果负责。

而这样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从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而不是369时期,也不是青春叛逆期。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重要,而家庭教育永远都比社会教育重要得多得多。

有多少“家长主义”的父母,就有多少“沉默寡言”的孩子。

要想孩子成长到二三十岁时与自己还是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话,从孩子还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把她/他当做“平等的人”来对待,用成人的语言对话,告诉他/她可以拥有自己的意志,并且鼓励她/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朋友嘛,就是这样的。而我们五六十岁,孩子二三十岁,能和我们这样说说乐乐,也是一幅很美妙的画面。

我憧憬着,如同今天我跟爸妈像朋友般的聊天。敞亮,舒坦,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44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