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技工贸”与联想的“贸工技”

华为的“技工贸”与联想的“贸工技”_第1张图片

    这几天黑联想的人很多,甚至都给扣上“汉奸”的帽子,当然,这并不公平,联想跟华为都发布公告澄清了事实。但所谓无风不起浪,联想这些年真的有点惨,而华为却一骑绝尘,奔向全球最NB的企业行列。这几天“毛衣站”(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写错别字)激烈,华为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今天华为发布了公告,公告很长,引用几点关键声明,看着这份声明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提气?

1、 即便高通和其他美国供应商不向华为出售芯片,华为也“没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2、  “我们没有做任何违法行为。”

3、 华为公司不会任由华盛顿摆布。“我们不会像中兴通讯那样,在美国的要求下改变我们的管理,也不会接受监管”。

4、 美国禁止华为业务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华为对长期前景有信心。“预计华为的增长可能会放缓,但只是小幅的放缓,”任正非补充道,他表示年度收入增长可能略低于20%。

5、 “接二连三的威胁贸易伙伴的政策让企业不敢再冒险,同时美国也将失去信誉”。

6、否决了在美国本土生产5G设备的可能。“即使美国请求我们在那里生产,我们也不会去”。

    联想与华为都是同时代的公司,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也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当然,目前舆论上对于华为的支持力度要大很多,但联想确实也不差,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路径,前面说了,联想最近接二连三的被黑,也绝非没有原因。两家公司在发展战略上采取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联想走的是“贸工技”,而华为走的是“技工贸”。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家在开始创办的时候,选择路线却正好相反,联想反倒最初采用的“技工贸”,而华为采用的才是“贸工技”,可过了生存阶段之后,两家就像现在流行的段子说的,“碰面后,互道了一声SB,然后各自又扬长而去”。

    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已经不太了解什么是贸工技,什么是技工贸。我这里也解释下,方便接下去阅读。

贸,我们可以理解为市场、销售、营销、品牌等;工,不仅仅是工厂,放到现在的环境中应该叫供应链更为合适;技,技术、研发、设计等都可以算是技。这三者实际上是一个做实业的企业最重要的三角的顶点。就叫“实业三角”(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我们一起来看看联想的“贸工技”,再看看华为的“技工贸”,最后要做个总结分析。联想的柳传志此前也提过,“贸工技”与“技工贸”就像爬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从南坡上,一个是从北坡上,虽然难易程度上看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但问题是,发展了几十年,怎么联想跟华为差距咋越来越大呢?肯定是这个比喻出了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联想

“假如世界失去了联想”

 

      这个标题来自联想自己最著名的广告“假如世界失去联想,人类将会怎样?”那个时候的联想真的是如日中天,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大家都以有一台联想电脑为荣。

   但自从柳传志跟倪光南闹崩之后(这段故事如果还有不知道的,就去搜索下吧),联想发布了“贸工技”战略。就是在这个战略指导下,联想甚至把总工程师的职位给取消了。联想彻底走上了电脑制造跟全球分销之路。后面这条路走的还算顺利,甚至后来收购了IBM的电脑部门,再后来收了前期如日中天的摩托罗拉。当时,联想几乎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生产与销售公司,整合IBM也算顺利,甚至后来杨元庆喊出“我们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联想朝着世界最著名的电脑公司狂奔。

    前面提到的柳传志跟倪光南的闹崩,媒体报道了非常多,当时也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本质上两者对于联想以后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分歧。倪光南其实是“技工贸”最坚定的拥护者,而且96年之前,联想本来就是走的“技工贸”的道路。而柳传志的道路是“贸工技”的道路。随着倪光南淡出,柳传志带着联想朝着“贸工技”的道路一路狂奔,如前所述,其实还是发展不错的。于是,柳传志真的就成了“商业教父”,他的著名的“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的思路,以及“扶上马送一程”等等观点在中国商业圈子里甚为流传,甚至变成语录。

   但从最近几年联想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出了不小的问题。贸工技前期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是因为这条路相对简单,但很多问题被掩盖下来,比如不重视技术研发,不重视前期产品的投入的等等,这些问题你去联想的产品论坛看看就知道了,各种吐槽,真是数不胜数。后来柳传志也回归又搞了一段,就是那段收购IBM之后全球整合的阶段,后来扶上马之后又退休了,到现在为止,虽然联想问题不断,柳传志应该不会再回来了。剩下的问题应该由杨元庆解决,但从目前的状况看,真难。

   虽然如此,作为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企业标杆,联想还是有很多可为之处,我们一起祝福联想。


华为

“华为的冬天”

  

     同样的,这部分的题目来自华为老板任正非2000年收入爆棚的时候发出来的“盛世惊言”,放在目前“毛衣站”的背景下,真的是太合适了。不禁让句总对任老板佩服的五体投地。华为的发展跟联想比起来没有那么多故事,也没有那么多聚光灯下的讲述,相反,任正非甚至很少接受采访,要不是最近“毛衣站”激烈,我估计任老板都不会出来接受采访。

    华为跟联想比起来,那真的是采用“贸工技”之路发展起来的。做交换机“二道贩子”才赚了第一桶金,明明白白低端产业。但任老板实在是有前瞻眼光,早在1991年就开始自己芯片的研发,这就是后来“华为海思”的前身。而且任老板的重视研发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的每年营收的10%放在研发上,这是很高的比例。这从中可以看到任老板对于技术的决心。

    这条路一开始就注定是非常难的,你看看就算是到现在,华为海思都二十几年了,但还是问题不少。这就如同爬珠穆朗玛峰走北坡,那真的是难上加难,一不小心小就挂了,也就是这样,任老板才真的是如履薄冰,一路艰辛。走到现在,在全球“毛衣站”的大背景下,才真的体会到任老板的前瞻力。

   当然,华为不是没有问题,就算是现在几乎是全球第一,一骑绝尘,也还是害怕美国的封锁,毕竟在很多核心的技术上,我们还没有基础,这也是为啥国家也是采取“制造2025”的原因。看起来GDP很多,但质量增值不高,代工厂的名声头上顶了几十年,也是非常不容易。回到华为来看,这次“毛衣站”对华为影响还是不小的,虽然任老板口头上说影响不大。我们继续拭目以待,看华为如何突围。

    祝福华为。


华为&联想

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



     其实这也并不是路线或者战略之争,大家都在当时的条件下,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线。联想采取了高举高大的形式,打出了名声,也打出了“民族品牌”。而华为采取小步快跑的形式,站稳了脚跟,也站出了“世界品牌”。虽然无关对错,但起码从目前华为与联想的鲜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采用“技工贸”路线的华为要技高一筹,而采取“贸工技”陆续的联想处于下风。当然,单纯从战略上去比较两家企业是不合适的,毕竟还有太多的因素影响最终的结果。但联想走的路子,是投机取巧的路线,就是“先易后难”,华为走的路子更凶险,搞不好就会“身败名裂”。

    我们回到前面举的爬珠穆朗玛峰的例子,从之前柳传志的看法中看,其实无所谓对错,都能爬上珠峰8848即可。但目前的状况看,联想没有爬到8848,也许爬到了8800,但还差很远。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不妨看看原来邓爷爷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这个理论上说是挺好的,但后来的实践发现,先富确实是先富起来了,但先富并不带领后富致富。我不知道这个类比是否合适,但套用到联想身上,那就是,走着贸易的路子,走着走着发现挺容易,肯定不愿意在苦哈哈的去研发啦,再后来,看收购好像也挺好的,只要整合的好,也一样做大做强,那干嘛自己去苦哈哈的研发呢?也许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反观华为,走了一条艰难的北坡,从目前的来看,至少比联想更接近终点的8848。但这条路凶险万分,我相信,原来众多像华为这样的企业,都倒在了黎明前夜,华为坚持住了,也走了出来。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说华为就高明过联想,只是事后人家出来了,才这么说。但从比较意义上来看,华为的“技工贸”比联想的“贸工技”要厉害很多。

   还是那句话,这两家都是民族企业,都是我们的骄傲。祝福华为跟联想。



句总,互联网老油条。

浙江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

混迹江湖数十载,既做过多年职场喽啰,也做过数家公司高管,创业数载,侥幸脱身。

自由职业者,凭着兴趣码字。

虽研究过管理学数载但基本不用太严肃的框架模型,全凭自己过往经验与管理学融合,为职场人士提供建议。

创业经验不少,走过的坑也颇多,教训多过经验,码字希望能够对创业者有所帮助。

以下是本公众号初心:

为职场人士排忧解难,为创业人生添油加醋。

职场不易,创业维艰,且行且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为的“技工贸”与联想的“贸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