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雪球是怎样越滚越大的——市场的开端

近三十年来,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的就是市场,利率、房地产、黄金、外汇、期货、通货膨胀、量化宽松、美联储、凯恩斯主义各种名词迭出,这种迷糊好比20世纪90年代不懂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让人感到恐惧。

考虑到现如今的纷繁复杂,我们可以追根溯源,看看市场刚诞生时的样子。

经济学中对金融市场有一个很好的划分,让人茅塞顿开。这就是市场中只有两类人,存钱的(储蓄)和花钱的(消费)。

有了这个理解,我们开始运作一个市场。

我们把人类生活的区域从全球范围缩小到一个小岛,70亿人口抽象为3个,这3个人都以捕鱼为生,每个人每天能捕获一条鱼,每个人每天依靠吃一条鱼来维持生存。这样一来这世界就简单多了。

最初的时候没有存款、借贷、投资。

有一天,岛上的某一个人觉得日子应该过得更舒心,他便冒着一整天饿肚子的风险,制作了一个捕鱼器。从此他一天能捕捞两条鱼。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原则,消费不足,敢于冒险。从此他有了资本,生产力提高了一倍,可以有三种生活方式:

一、捕一天鱼吃两天,一天不干活,把多余的鱼吃掉。(消费掉)

二、积攒自己的鱼(假设鱼可以无限期保存)抵抗风险,并再次创造。(存起来)

三、把多余的鱼作为贷款给其他两个人,从中收取利息。(借出去)

四、多织网,建立渔网出租公司。(利用储蓄投资)

五、将上述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剩下的两个人有两种选择:

一、继续自己每天捕捞一条鱼、吃一条鱼的生活。

二、向民1贷款,借一条鱼填饱肚子,利用空闲的一天时间自己制作一个捕鱼器,制作成功归还贷款和利息(借一条鱼,归还两条)。

面对第二种选择,民2、民3可能会制作捕鱼器失败,从此负担上归还债务的包袱。

而民1如果贷款给民2、民3,可能面临收不回贷款的风险。但如果顺利他便能得到由资本产生的利息。

这就是人类的经济行为,在衡量成本与收益中做出抉择。这是金融思维的来源。

假设,民2、民3都贷款,并成功制作出捕鱼器,那么,整个岛的产出从每天3条鱼增加到每天6条鱼,消耗保持不变,岛上从此有了财富积累,经济增长翻番。

经济学有一个原理: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

但如果这三个人每天都多吃一条鱼,那么整个经济还会增长吗?不会,因为他们的消费增加了。

如果每人每天吃两条鱼,他们会对他们的生活感到满意吗?事实上,这三个人对自己颇具局限性的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因为饥饿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性。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乐趣和更多选择。

单纯鱼的供给增加了,但是并未满足人们的真正需求,多余的鱼只能被消耗掉,即人们只能花钱购买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有一天,民2用岛上的棕榈叶做出了设计时尚的衣服,民3制作出了冲浪板。从此岛上的经济朝着繁荣景象发展了起来。


设想一下,假如民1在自己做完渔网之后把每天多余的鱼用来做慈善,那么经济还能增长吗?不会。因为民2、民3虽然会因此得到一两天的休息,不用捕鱼,民1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好名声,但却无法像商业贷款一样推动经济发展。

思考:一个人是否应该拿着自己已有的财富来生财,从而变得很富有?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的雪球是怎样越滚越大的——市场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