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困难面前宁愿选择自我欺骗,也不愿意行动

文|紫罗兰

女儿每次在做一个重要决定前,都会在思来想去之后,渴望得到我的肯定,然后再雀跃地去做。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有些事情考虑斟酌半天,觉得总是下不了决心,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失败的恐惧心甚嚣尘上,于是求助亲朋好友的意见,希望得到朋友同事的鼓励。

人其实经常会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中,自己突然很弱小很弱小,禁不起任何的失败。“世界很大,我却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住了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多希望有一个权威的声音说,“去吧!你一定可以成功!”

但是没有人会替你做这样那样的决定,你必须战胜自己的恐惧,说服自己“我可以,我行!”

恐惧其实就是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我看过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在新东方少儿师资班中,某位学员分享了一个宝妈的故事。据说她老公是富商,现在孩子上学了在家无事,出来学习算是给自己找点事做。从穿用来看,家里条件非常好,显然不是那种学习就是为了快速挣钱养活自己的那类人,毕竟她不用拼命学习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

一个月后学校举行美文背诵大赛,大赛分为三轮。第一轮是任选一篇背诵,第二轮是从指定的10篇文章中抽签选出一篇背诵,第三轮从指定的20篇文章中抽签选出一篇背诵。班里60人中有20人参加比赛,大部分人都没有参加,一是感觉这个对就业没有太大帮助,二是觉得自己英语一般,肯定会被PK下来。许多人想:既然拿不到奖就没有必要参加了吧。除了成绩最好的一个同学,没有人真正有兴趣。

但让同学们吃惊的是,此宝妈也参加了。大家一致认为,她的英语水平是必死的状态。但是她准备得很认真,请外教纠正发音,每背下来一段就向大家展示,得到同学的鼓励后背得更带劲了。让他们更加吃惊的是,她终于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和另外两个班里英语最好的同学,3人一起进入第二轮比赛。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在国外留学过,讨厌死记硬背,没有再准备10篇指定的文章,而另一个人是以刻苦认真出名的,他不仅背下了10篇,还要提前准备第三轮的20篇文章。此宝妈和他们不一样,她还是以一半欣赏一半学习的心态,她说读得越多越觉得英语好美,背不下来没关系,但是那种感觉让她觉得很美。

到了比赛那天,她只背下来4篇半的文章,但她还是很高兴地参加比赛。当她没有抽中自己准备的文章的时候,她问老师:“老师,很抱歉我没有背过这篇,但是我特别喜欢另一篇文章,我可以背给你们听吗?”老师同意了,当她饱含感情背到“youth is……”她陶醉得仿佛没有其他人存在,美极了。

而这位学员就站在宝妈旁边,从头到尾一直看完这场比赛。她不禁问自己,“如果我不是花时间去评价和围观,是不是我也能够做到?”

从此,宝妈的行为让她开始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优秀!简单来说,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

因为当你给自己、给周围环境的期望或者预言是积极的,并且你努力用行动去实现它,那么你的美好目标就会真的实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证预言”。

但是许多时候,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当中,困在自我设定的界限内,不敢迈出战胜恐惧之心、冲向胜利的第一步。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是比人跟动物的差距更大!这个差距就是思维的差距。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阻碍和恐惧其实只是一层纸,却成为了许多人心中难以跨越的一座大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在困难面前宁愿选择自我欺骗,也不愿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