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小程序“流量红利”的泥潭走出,我们将再次被微信舍弃

“看微信支付的发展历程就知道,小程序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小程序上线以来,对小程序的讨论就没有停止。

从开始断断续续“小程序已死!”的感叹句,慢慢变成了这两天集中爆发的“小程序已死?”的疑问句。

其实,小程序到底死不死,和我们这些把玩文字、运营造势的“互联网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小程序推出的时候,我也体验了一番。甚至认认真真的看了开发文档,学习了前端知识尝试开发了一个小demo。

体验了几十个上线的小程序后发现,这波要团战要灭,我这种“辅助职业”不能往前冲。

为什么“辅助职业”不能参团?

且听我给大家娓娓道来。

小程序是没有流量红利的

那些还打着“抢下第一波红利”小算盘的同志请停下来,听我叨叨两句。

我知道你们已经准备好这样反驳我了:

你不给互联网人流量红利,我们怎么可能给你宣传推广?

很抱歉,我也已经准备好了给你们的回答:

小程序不需要你们去宣传推广。

至于为什么,后面会有分析。

我还请大家一定先清空关于流量红利的任何念想,然后再想想那些关于“微信入口深、易用性差、关联公众号复杂、搜索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是不是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之所有有那样的成见,完全都是因为你心里还有一个没解开的”流量“结。

抛开流量不谈,微信推出小程序是图个啥?

线下场景。

什么样的线下场景?

低频刚需场景。

什么是低频刚需?

低频,就是不需要天天打开的。

一个用户天天都会使用的功能,已经完全可以去开发一款APP了。天天都打开啊同志们!大家天天都打开的APP是啥?微信、微博、支付宝、头条……

都上市了吧!

刚需,就是非解决不可的。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困了睡觉、拉屎撒尿这都是刚需。用户当前场景下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没有你小程序,用手机流量下载个APP也要解决,这是刚需。

因为是低频的,所以不会有人专门去开发APP;

但它又是刚需的,需要这么一款应用来满足用户。

所以要有小程序。

线下是什么?

线下就是大家实实在在的生活,是我们每天接触的物理形态。

线下场景又是什么?

就是需要我们亲历亲为的线下生活。

比如去超市买菜,比如在饭馆点餐,比如在商场逛街。

因为线下场景是真实与真实的交互,如果没有绝对的信任,很难用虚拟的介质连接。

饭店都贴着”概不赊账“,就是因为那个虚拟的口头“欠着”不足以链接客户与商家。

要创造一种虚拟的介质,实现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连接需要很长的过程。

扫码支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013年8月,微信支付上线

2015年春节,红包的出现才打开了信任的大门:

“微信里的钱可以存到银行卡里,是真的钱”

2016年,微信花了3亿,补贴给微信支付的第三方服务商,才在一二线城市建立了有效的“虚拟介质”

所以,

“你和初恋女友谈了一年才勉强亲个小嘴儿,凭什么第二个女朋友才认识一个月,你就要去开房?”

是不是有点耍流氓了?

仅在时间这个层面上,

我们就没有权利去评价小程序“死不死”的问题。

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虚拟介质,是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发文章、写推送就能建立的么?

既然我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么,

在红利的享受上,同样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当年把微信支付的接口开放给大家的时候,大家在干嘛?

“关注领红包”对不对?

“裂变红包”吸··粉对不对?

后来怎么样了呢?

粉丝没涨几个,钱倒是花了不少。

这难道不是”前车之鉴“么?

两个在定位上完全没有关系的产品,干嘛非要把他们绑在一起?能关联已经不错了,非要放在自定义菜单里是图什么?

没有流量红利可拿的。

在这个场景下,线下的产品就没有流量这种红利形式可言。

微信支付是谁拿到了红利?

是当我们乐此不疲的给用户发红包的时候,踏踏实实的做线下服务的那批人;

是真正思考了微信支付的定位,了解什么是线下场景的那批人;

是顶着烈日,一家商店一家商店的做地推,帮助微信打开线下支付局面的人!

他们一年拿到了微信给的3个亿补贴,当之无愧!

所以,小程序死不死,我们说了不算,

也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本文首发自我的公众号喜新(ID:noyanjiu),每日分享好玩的互联网新鲜事。关注我,一起成为有趣的人!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从小程序“流量红利”的泥潭走出,我们将再次被微信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