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乐志宇文硕访谈摘抄

影乐志宇文硕访谈摘抄_第1张图片

早起的学习经历:初中起学习作曲;大学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北京电影学院(王黎光老师)。研究生期间,在Sounds online活动中向 David Newman请教,得到建议去USC或UCLA学习。

申请USC的条件:托福85,三个作品音频+谱子,自我介绍的视频,并描述个人创作方式与个人背景。

USC电影配乐学习:重视实践,几乎每周录音;每天都有作业,一些作业会写成谱子,每周六去录音棚找好莱坞核心乐手录音; 理论方向涉及不多,作曲理论不是重点,作曲四大件中,四部和声、曲式强调不多,强调配器。根据教授个人喜好,讲解每一段如果他来写会怎样;不重模式,鼓励个性发展,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授会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放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 教。

Hans Zimmer工作室实习:认识的同学在Hans Zimmer实习,给HR发邮件申请实习,四个月后突然收到邮件通知Intern program,发送简历和推荐信(有系主任写的推荐信),最终获得了remote control的实习机会。

公司规模很大,Santa Monica占据一整个街区,四座楼,无数作曲家一起工作。实习生再各个作曲家之间周转,寻找需要帮忙的地方,当时的作曲家有Jim Dooley, Lorne Balfe, Henry Jackman等,当时实习生同时大概有五个人,每个作曲都有自己的助手, 基本处在半独立状态。当时上手机会还行,现在据说实操机会变少。做了各种零散的工作,例如调节合成器、连线、安装合成器架子等,实习了总共两个月。

Hans Zimmer和助手的一些特点:公司庞大运营成本高,昂贵的设备,庞大的创作模板。难以修改,这也许是HZ的许多曲子听起来类似的原因。他们会把一个乐队录完之后要再叠一遍甚至很多遍, 最后再用MIDI在叠一遍,再拿合成器叠一遍,形成很厚的声音。以弦乐为例,把所有音区能够够得到旋律的弦乐都叠录一遍旋律,再把能够到节奏组的弦乐也一起都录一遍。很多乐段最终有上千轨,对于混音师是很大的挑战。

之后的一些工作:做Christopher Young项目助手,CY做大闹天宫的配乐,宇文硕参与了原声出品等工作, 当时导演对音乐没有提出什么要求,CY听不懂对白,却将这一点当做自己优势更尽情的发挥。

近期国内华语电影项目“大轰炸”配乐(还未上映)。录音选伦敦交响乐团,质量方面与好莱坞相当,作为一个档期超满的乐团,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录音录了六个session,总共18h,其中三个session是八十人乐队。在艾比路录音棚录音,录音棚没有想象中富丽堂皇,但是工作人员水平非常高。很满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乐志宇文硕访谈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