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这本书是15年买的,当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遍。也不记得对当时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一两周的表面自律应该是有的。后来这几年断断续续用过的“番茄钟”“TO DO LIST”也都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

这次又把它翻出来看了一遍,一是因为刚刚辞去学校的工作,接下来平安高度自由的工作时间又让我几乎成为了一个“自由工作者”,而我深知自律才能自由。二是因为总觉得自己看完第一遍并没有深度去思考和总结,只是学到了书中的一些“道”,并没有理解真正的“术”。所以也用读书笔记的方式来梳理和思考一下这本书中我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希望能有更大的收获。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书中的三个清单:第一个叫日常事务清单。

很多人都列过Daily To Do List,但是这个日常事务清单并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每日待办事项。它并不是以天为单位的,通常是一段时间内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或者每周都做两三次的事情。那些想过要做但一直说有时间就做的事情也可以列出来。列这个清单的时候只需要考虑未来两三个月的情况就可以了。之后工作或者生活有变动再调整清单即可。

列完这个清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它们安排时间。但是并不需要我们把一天24小时画成24个格子来安排。这样严格的日程表基本上很难严格执行,而完不成又会让人感到挫败和焦虑,只能早早放弃。而这本书中提倡的是把一天划分成若干时间段,比如一天可以分成上班前、上下班路上、上午、下午、晚饭后到睡觉前这样几段。然后再把清单中列出的事项根据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身心状态等几个因素划入某个时间段进行处理。

在这部分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时间段安排得太满,而是要八分饱,给自己留一点调整的余地。

第二个清单叫碎片清单。“碎片时间”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一些小段的不容易被利用的时间。而“碎片清单”的作用是记录一些临时出现的事情、随时关注到的有用信息,抓住那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很多时候并不靠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借助外在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记忆目标。至于工具就什么方便用什么,手机里备忘录这一功能的设置估计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有了碎片清单就再也不用担心那些当下没时间做的事情被忘记,或者乍现的灵感又消失。但是并不是被记到碎片清单里就结束了,它只是我们大脑的一个缓冲池,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去处理它们。这样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也就不会被打断、跑偏。碎片清单我们就可以用一些碎片时间来处理,而处理就是思考这件事情怎么做。具体问自己以下六个问题:


1.可以不做吗?

2.可以以后做吗?

3.可以找人帮忙吗?

4.可以现在做吗?

5.有明确的时间点吗?

6.接下来我能做些什么?


接下来的每日任务清单都是源自前面两个清单。对任务的执行进行有效地思考。思考任务时想的是完成任务的步骤而不是结果。最后不必强求完美,概率上及格即是良好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