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能
(―)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Ek等于物体质量m与物体速度v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即Ek =1/( 2)mv2
(二)动能的性质
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 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
(三)动能与动量之间的关系
(1)动能和动量都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理量
Ek =1/( 2)mv2= p2/2m 或p=√(2mE_k )
(2)动能和动量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3)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一定变化;物体的动量变化,则其动能不一定变化。
(4)动能决定了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远;动量则决定着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长时间。动能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冲量。
(5)动能是从能量观点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的,动量是从机械运动本身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
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定义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力和它被举高的高度的乘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的时候,能够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二)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1) 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点)。
(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可以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G =mg△h。所以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G = -(mgh2-mgh1)
(三)对弹性势能的理解
弹性势能跟物体发生形变的程度和材料的性质有关。同一个物体,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形变量越小,弹性势能越小。关于弹性势能的定量计算,可以由功能相关量间接得到。
三、动能定理
(一)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W=△EK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二)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这一外力有助于物体的运动,是动力;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这一外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是阻力,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又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外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动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了转化。所以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W=△EK。
物理考编知识点(二)——气体、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一、气体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
1.体积V : 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也就是气体所能充满容器的容积。
2.温度T :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单位 K,T=t+273.15 K.
3.压强P: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正压力。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对容器频繁碰撞的结果,单位Pa。
(二)气体的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即PV=C.
2.査理定律(等容变化):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压强和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P/T=C。
3.盖一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y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即 V/T=C。
(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有P1V1/T1 = P2V2/T2 =C.
二、固体
1.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石英、云母、明矶、食盐、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是非晶体。
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多晶体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各种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由于小晶体的排列是杂乱的,所以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
2.晶体的微观结构
单晶体和非晶体性质上的不同,可以从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做出说明。组成单晶体的微粒,在空间上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排列成整齐的。通常这种微观结构成为空间点阵。
三、液体
1.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表面层。由于表面层上方是气体, 所以表面层内的液体分子,受到周围分子作用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力,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一些,这样表面层分子间引力比液体内部更大一些。在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处于平衡状态,而表面层内由于分子引力较大,使液体表面绷紧。这个引力被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
2.浸润和不浸润
(1)浸润和不浸润的定义:
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扩大而相互附着的现象叫做浸润。如果接触面趋于缩小而不附着,则叫做不浸润。
(2)浸润和不浸润的微观解释:
液体与固体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里的分子既受固体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如果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力较弱,附着层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稀疏,在附着层里分子间吸引力较大,造成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缩小的趋势,形成不浸润。反之,如果附着层分子受固体分子吸引力相当强,附着层分子比液体内部更密集,附着层就出现液体相互排斥的力,造成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扩展的趋势,形成浸润。
3.毛细现象
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细管越细,即管截面积越小,那么液柱上升高度就越大。
在纸张、棉花、毛巾、粉笔、木材、土壤、砖块等物体内部有许多细小的孔道,它们起到了毛细管的作用。
4.液晶
高分子有机物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经过一中间过渡状态,该状态力学性质上像液体,光学性质同晶体某些性质相同,人们称之为液晶。
液晶是一种规则排列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液晶本身不能发光,它主要通过电压的改变产生电场而使液晶分子排列产生变化来显示图像。
四、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在密封容器中,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容器内蒸汽的密度不断增大,因而返回液体的分子数也不断增多。当单位时间内蒸发的分子数等于单位时间内返回液体的分子数时,宏观上看来,蒸发现象就停止了。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而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称为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2.我们常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来描述空气潮湿的程度,并把这个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即:
相对湿度= 水蒸气的实际压强/同温度水的饱和气压
更多考试资讯,请联系招考小哥微信1775653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