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就是 穷人的珍珠
你的笑支撑着 我虔诚的最初
……
云破日出 你是那道光束
带着平凡的我 走过奇蹟旅途”
我总是难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这么这么地自信。
我说的并不是走在大街上挺直腰板意气风发的样子。比这更多的,是对于任何事物以批评家的口吻,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一副很了解很看透的样子。
小时候第一次对这种奇怪现象茫然不适的对象是舅舅。辗转多地做生意的他一年到头和我们打不了几次照面。而其中必有一次是全家人看春晚。对于春晚出来的每一个表演者极尽批评之能事,几乎是全方位各个角度的。这个发型什么东西,那个不会唱还要逞能,那个跳舞是老一套,主持人就更乏味了,而且总是这几张老脸,八成是上面有人。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吃吃笑笑,磕着瓜子剥着花生。电视机内表演的声音被他的批评和屋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覆盖,变得含混不清。
后来,读书,工作,遇到许许多多的人。陌生人和朋友之间,更多的是熟人。所谓熟,不过是一段时间之内打的照面多了而已。我总想着能转化为朋友,进入他们的内心,可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好多人,永远只在人前显露一切很好搞得定的悠游自在,对中东的战争随意评论对明星的绯闻津津乐道对网上充斥的别人的婆媳关系以及电视台播放的法律纠纷节目指手画脚。上班,然后,在上班中遁逃打游戏,闯关,早早计划着吃中饭,又是,上班,打游戏,两三点的时候结队去买下午茶。我所在的一家国企,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周围的同事,就是这样一群人。说起别人像是全身长满了嘴,如果我不热切地扮作兴高采烈地加入这场大批判的谈话,就被孤立被隔绝。甚至,被说虚伪。
这世界是怎么了?好想遁逃。
好为人师者众。我只是想做一个虔诚的学生。这很虚伪可笑吗?我只是一直不懂,不懂他们怎么会那么那么那么地自信,什么都要品评一二,用最恶毒苛刻言辞评头论足的自信,是从哪里来?
只我一人觉得万物无所谓对错,一个人无权品评另一个人吗?只我一人觉得人的意念千丝万缕我们自己都抓不住只能专注于一才得行事吗?每天这样反复的“演”合群者的戏太累了,可是好像绝大多数人并不觉得。
对我来说,虽然努力但是还是明确地感受到很多无能为力,虽然知道但是还无法内心认同却努力不动声色,这才是真实的活着的状态。他们,竟然不是吗?
好多好多次,我觉得尘世的路好难走。除了扮演活泼开朗合群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家在梦里小憩一下第二天继续,好像就没别的了。丝绸之路有很难吗?我反而觉得,生命的路,更难。这一条注定寂寞的旅途,偶尔有人陪伴,有点像是来自上帝的神迹了,大概是这样,我贪求这一点温暖趣味,哄骗自己继续上路。
S.
我在一次书展上偶然遇到S。陌生人,都是在书展溜溜。看书,没有目的性才最快乐。对我来说是这样。那天,有个知名作家在办签名会。排起了长龙就为了等他签名。宣传横幅上介绍他要作个简短的演讲。关于“诗意生活”。有学生模样的人早早坐在椅子上等。我晃了一圈,随便挑了几本看着有意思的书。那演讲正好开始。
大背头的50多岁男人架着金丝边眼镜,借掉了身形的粗犷感。白衬衫,格纹西装裤,还用了背带。黑色的方形公文包放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读者朋友们,我们讲‘诗意生活’,你们最近一次读诗是什么时候?我专注写现代诗快20年了,从小就是个诗歌迷。现代诗的美,是洗涤社会浮躁的良药。我上学的年代,物质贫乏,只有靠自己的觉醒千方百计才能看到书。而你们,真的太幸运了!却有很多读者沉不下心读书,我就算是这把年纪了,也要到这里来唤醒大家,特别是很多的年轻人,为你们的未来而呐喊!”讲台屏风后边,一个助理样的女生打了个姿势。前排开始鼓掌。我站着听了10分钟,那作家如此如此地激动了几回。我打算走了。但从人山人海的地方突围显然不是太容易。
终于溜到最后排。我之前都是站着,人一多被推挤到中后方坐席边缘。坐在后排椅子上紧挨着我一个做着笔记的女生向我投来鄙夷的眼光。再看时,她摩挲着新购置的那作家的现代诗,应该是深度粉丝,待会要上去要签名的吧。稍稍拨开人群,我要出去。那女生像是不经意地抬起手肘,这下我完全被夹在中间,更加突围不得了。“麻烦你抬一下手,小姐。”谁替我说了这么及时的话?
终于突围成功。远远的,麦克风里送来这样的声音,“没有文学修养,不注重灵魂成长的人,听不懂我也是无能为力。我们继续。”作家深沉地呷了一口茶。
“没事。我也早就想走了。”听声音我辨出就是刚才的好心人。
如此深明大义体贴入微的陌生人,便是S。
外头寒风凛冽。我们并肩而行。很随意地在魔都的马路上闲晃。天南地北,像是故友般交谈。说了彼此都声称没对他人谈过的很多傻话。他也挺讨厌那个作家。准确的说,是很多类似作家,把家国天下拯救年青一代的责任扛在肩上,动不动就是痛心疾首的样子。然而这样快意似乎和我蛮有共鸣的S却是理工科的程序员。呵呵。所以人真的不该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学习背景是什么从事工作是什么和能不能有共鸣看待一件事是否大体上一致,不一定有关联。
离开学校,这算是我的第一位恋人吧。并且,从精神碰撞开始。起初的攀谈,到后来渐渐淡掉,我们都觉得没有来由。并不是每一段恋情都要有个结果才算是好。这淡然之中有过真意便好了。
大刘。
大刘并不大。应该要叫小刘才对。不知怎的,大家叫惯了的。入乡随俗,就这样吧。同学为了要参加闺蜜婚礼做唱歌表演专门报了练唱的一对一辅导,买一送一有两节体验课。找不到人去,说是旁人觉得她匪夷所思,我就去了。
我当然是没有任何乐理基础的。也不会唱歌。说是练唱,就是在封闭的一间间小房间个别辅导对着家庭KTV一字一句琢磨。一开始我在边上看着她练。同学唱的是当时流行的《画心》,“你的轮廓在黑夜之中淹没 看桃花开出怎样的结果”,“可以,继续。”大刘鼓励着。“看着你抱着我 目光似月色寂寞 就让你在别人怀里快乐”同学卯足了劲,高音上不去却硬扯着。我能感受到她的努力。
“这样伤嗓子,你先休息下。你同学上。”
我反应过来时他已经把话筒塞到我手上。随便吧。我又不用表演,想怎样就怎样就好了。我不管不顾地唱了几句,也没人喊停。这调子真的有点高。我可不打算拼尽全力毁嗓子。于是有气无力像在自言自语说话似的似唱非唱,“爱着你 像心跳难触摸”。
大刘激动地拍起手来。“好好好!”“同学,你可以像你同学这样唱,就像说话一样,这样感情真挚,反而好,反而好。不用吼上去。降key也没关系。”
我竟因此和大刘结缘。
好像早就知道的。陪同学上完了全程12节课。我和大刘,也变得断断续续了。彼此都没有责怪。有那么一瞬的彼此火花交错的感觉已经很好了。那时,他是老师。我是一个狡黠的出乎意料的学生。我乐于在任何一个关系里担任学生的角色。乐此不疲地接触未知的世界,然后真的开始熟稔后,彼此再走向逐渐的疏离。
就算是遗憾也是淡淡的,我不难过。生命只在于经历,还有其他吗?
1月11日。
记不清几次了,至少3次总有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和同学一起过的。只是因为我俩生日在同一天,因此一起过。认真算的话,我们算是闺蜜吧。不用隔三差五见,但是互相陪伴,还能说上自己都不知所谓的话。很难得。
2个人去买了法式蛋糕。在寒风里享用。闺蜜给蛋糕拍了照,传到网上。她比起我来,是个更接近合群者的人吧。很多时候却更内向。有着比我稳定得多的工作,拿着安稳的收入,大型国企,上班时间很短,而路上耗费的时间很长。说起来不甘心,但是很会直接地向我吐露外边是找不到这样闲适的工作的。不矫情,不会说得自己怀才不遇。她若喜欢,便是喜欢。做不到的,便是做不到。
没有蜡烛。总感觉蜡烛是用来庆贺的。而我们并没有特别庆祝的意思。只是在茫茫人海里,在许多的无能为力面前,在情感的漂流浮沉里,我们此刻是同路人。就算以后要往别处,就算继续被生活推着走,经历不得不为之的旅途,此刻,我都感动,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