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关于清明,自小时便有诸多疑问。

清明时节雨纷纷。之前的很长时间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清明总是雨纷纷。细数记事以来每年的清明,除了今年,还真是近乎年年飘雨,无论大小,总感觉老天爷不下点雨不高兴。长大一点后,明白了清明不仅是节日,亦是时节。四五月份,江南地区冷暖峰势力相当,长时期相持,产生连续不断的霏霏细雨,想必杜牧作《清明》时也应该在江南地区吧。所以,不下雨才应该感到奇怪。

对于清明的情感基调,一直琢磨不清。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的羁旅之人忧愁满面。而我对于清明的感觉却是不悲不喜。清明节,在忆起了已故亲人的同时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空气中夹杂酥雨,给我更多的是物是人非之感:阳光依旧万物生长,人已不在。也喜欢清明的那种感觉,很种轻松很是惬意的感觉。杨柳飘在肩边,春风吹拂心头。长大一点后才知道这种不悲不喜的感觉是对的,才知道清明为何要有扫墓踏青这两种情感根本对立的行为。

清明本就是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关于寒食节,前段时间的语文课才提到。是关于春秋介子推和晋文公的故事,其本便悲情。而上巳踏青则是为了纪念黄帝,男女共同踏青游玩的日子,既然是踏青游玩,三月三上巳节左右正直初春,气候适宜,其本便轻松惬意。因此,由于节俗的关系,寒食节气氛一直显得有些哀伤,而忧伤之中不乏惬意。

清明由寒食而来,故而清明扫墓缅怀先烈等忠臣之人尚可理解,而又为何有祭祖的习惯?

《月令》记载:“是月也,时雨将将,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人们在加固堤防、疏通沟渠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死去的亲人,会感觉到如果他们的墓地有树木杂草挡住,耽误了行洪,岂不会受水淹浸泡之苦?于是,人们就在这个时候前去探视亡亲墓地,清理一下墓地周围的障碍,加固修缮墓地,是谓“扫墓”。

到宋元时期,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最终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必不可少的大节地位。

“清明节把扫墓、踏青相结合。祭奠祖先,后人表达了对先人的追思,也得到了精神慰藉。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态度。”专家说道。

每年都会对清明的意义有不同角度的了解和感悟,今年也不例外。

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更重视清明呢,难道是因为江南雨多,江北雨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