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说「都是你的错!」,我总认为他是对的

​以下故事和内文皆为原创,转载请按须知


◎ 故事

黄鼠狼是森林偷蛋公司的老板,公司两年来在这个部门投入很大,绩效却不见起色。

他是个特别严厉的上司,森林大会前一个月,他更是变本加厉,经常半夜三、四点交办临时任务。

每天开会,黄鼠狼都会发飙骂人,员工在他口里变成「废物」、「垃圾」,干的事情都是些「浪费粮食」的事。

小眼睛是黄鸣的女儿,与妻子离异后,父女共同生活。

黄鼠狼对她更是左看右看都不顺眼,每当工作不顺,就会迁怒到女儿身上,甚至说女儿不像自己亲生的。

或是对她说:「当初就应该让妳跟着你妈,都是为了照顾妳,影响我工作。」

小眼睛长期面对父亲的压力,偷偷找母亲哭诉,可是小眼睛的母亲畏惧前夫,不敢贸然介入。只能私下带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做了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有严重抑郁的倾向。

◎ 心理

§卡普曼的戏剧三角(Karpman drama triangle)

当我们在探讨生活中的角色,一般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角色是单一的。

譬如当我们检讨对我们不公的上司,我们不会注意他可能同时也是父亲、人夫或某人的儿子。

当我们在面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角色时,往往也会陷入单一思维。

好比今天我受了别人的欺负,我便将自己视为受害者,并且好像这个受害者的标签永远跟随我,谁也无法摘掉它。

美国心理医师卡普曼(Stephen Karpman)则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创造了所谓的「戏剧三角」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于,他认为人际之间的角色是分工的,互动出来的结果。

当我们谈受害者,必定有个施压者(加害者),同时还会出现拯救者。拯救者一方面试图帮助受害者,并可能与施压者产生冲突。

这个戏剧三角,就是人际互动之间,「施压者」「受害者」「拯救者」结合的一个交互关系。

人们往往扮演其中一项角色,深深陷入其中而不自知。一方面不自知自己限制了自己的角色和思想,另一方面也没有注意到自己通过角色的特性在伤害别人。

接下来三章,我们就这个理论,分别探讨「施压者」、「受害者」与「拯救者」的谎言,他们如何互相依存,相爱相杀,以及该如何打破谎言的限制。

当别人说「都是你的错!」,我总认为他是对的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http://powerofted.com/wp-content/uploads/2017/02/DDT-transparent.png


§施压者的谎言

施压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就像哲学家沙特(Jean-PaulSartre)在《存有与虚无》中写道:

「人是一堆无用的激情,所有的性爱关系里的人最后不是变成施虐者(S,sadism),就是变成受虐者(M,masochism)。」

施压者是放荡激情的产物,放弃了自己作为人的理性,活在一种全能自恋的幻觉中。

所以施压者并不成熟,他就像个孩子,想要什么就用行为或言语上的暴力去获取。

这种不成熟使得施压者不会对他人产生感激,你对他好,他觉得是应该的;你不满足他,他就当你是在跟他作对。

这使得施压者需要一个受气包在他身边,好让他将生活中的不满发泄在这个受气包身上。

这个受气包会成为关系中的受害者,遗憾的是,受害者本身往往是低自尊的个人,导致他很容易相信施压者对他的低度评价。

然而,由于施压者本身并不具有真正的自信,导致他无法应付那些比他更强大的人。

也就是说,他内心充满恐惧,恐惧自己的软弱被那些能力更强的人发现,这种恐惧带来焦虑,焦虑需要发泄,便转化为对受害者的暴力。

这也是为什么当家暴中的施暴者,当被欺压的另一半选择彻底分离,施暴者会苦苦哀求,而受害者选择原谅,然后施暴者再一次施暴,双方进入「施暴→冲突→分离→哀求→复合→施暴」的无限循环。

因为施暴者本身用暴力的言行,掩盖了自身的懦弱与愤怒、焦虑的情绪。

当别人说「都是你的错!」,我总认为他是对的_第2张图片

§拆穿施压者的谎言

针对施暴者明确或潜伏的暴力,咨询师梅索(Andrea Mathews)博士提出几点分辨情况的办法:

1. 在认识初期尽可能的搜集信息

这里指的信息不是身家调查,而是了解对方到底为什么选择和我们在一起。

我们要分清,对方是「喜欢我,所以跟我在一起」或是「喜欢跟我在一起时,他能享受控制我的感觉」。

如果是后者,可能他会是潜在的施压者,通过施压来获得个人满足,他在找的是受害者,而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

2. 出于爱的力量(loveof power)和出于权力的爱(powerof love)不同

回想一下和伴侣、家人或某个同事的相处过程,和他在一起是否让你变得更有自信、更懂得爱自己、更觉得快乐?

或者你经常感觉心理的能量被消耗,为了应付他阴晴不定的表现而身心俱疲?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爱你,但他却十分多疑,无论你对他多好,他仍老是疑神疑鬼,用言行折磨你,不让你快乐,也不尊重你的独立性。

那么,无论他说得再好听,你可能都正处于被施暴的处境。

3. 认清自己害怕失去的理由

如前所述,施压者与受害者是互相关系。

如果发现自己害怕失去,而非真正渴望一段幸福、共同成长的关系,那么可能是我们自己在引诱他人对我们施压,我们在培养关系中的S,好满足我们内心的M属性。

这时我们可能需要检视我们的人生历程,到底是什么,使我们认为扮演受害者能换得我们想要的爱?

当别人说「都是你的错!」,我总认为他是对的_第3张图片
图片来源:http://powerofted.com/


§结语:施压者转变为挑战者

只有在一种情况,施压者能够转化为关系中的正能量。就是当施压者转型成为「挑战者」

挑战者就像哲学家苏格拉底,循循善诱的导师,他不以暴力打击受害者,而是提供成长所需的适当考验。

就像当两个人需要沟通,挑战者不会畏惧沟通,但沟通绝对不是羞辱,也不是要对方非得听我的,而是在沟通中了解彼此,达成共识,化危机为转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别人说「都是你的错!」,我总认为他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