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乡愁

一个人所有的乡愁,最初都是来自于食物。

高中毕业以后,不时地总会看见微博和朋友圈的好友发过一些动态,说想念家乡的蒸面、肉夹馍、凉面等。其实这些小吃原本只是稀松平常之物,算不上什么美食,甚至有的还存在食品安全的问题。故乡不想成都这样的都市,美景、美食、美女,每一样都不缺。故乡是一座小城,它偏远、落后、贫穷,山川不秀美,物产不丰饶,但故乡终究是故乡啊,我想每一个远离了家乡的人应该都知道,那些熟悉而又遥远的食物,那些唇齿之间的留香,都是人世间的美味,都是味蕾上的乡愁。

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深刻情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古话说“食色性也”。吃,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过年要吃饺子,元宵要吃汤圆,端午中秋有粽子和月饼;除了逢年过节要吃以外,婚丧嫁娶也要吃,同学分别也要吃,久别重逢也要吃。仿佛一顿好饭,几杯烈酒,就足以表达全部的喜乐悲欢,就足以抵挡长久的聚散离合,就足以慰藉一整个人生的峥嵘与沧桑。每一样食物或许都有灵魂,它是磅礴的情感,与炽热的爱。

整个陕西省,在全国比较有名的小吃,我想就只有肉夹馍了。如今在成都虽然也有商家打着“陕西美食”的招牌在卖,然而权衡比较下,却都不如我高中时校门附近的肉夹馍好吃。

高中时吃早餐的时间一直都是特别紧张的。上完早自习,校门外的早餐店就人满为患了。卖早餐的大叔忙碌地收钱、打饼,我和所有出来觅食的学生一样,一边守着卖肉夹馍的窗口焦急地等待,一遍和三五好友热情地“增进友谊”。马路上汽车的鸣笛此起彼伏,早餐铺子里大叔“哒哒哒”切肉的声音十分性感。面饼在炉火的烘烤下慢慢变得疏松、膨胀,卤肉在锅里越炖越松软,小麦烘烤的香味与卤肉的香料气味在空气里融合,迷散在了高中三年的漫长时光中。

这食物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两块卤肉从锅里捞上来,油光闪闪、热气腾腾,它柔滑、松软。加入少许青椒,一勺油泼辣子,两勺榨菜,快刀剁碎了,放进刚出炉的白色烧饼中,在淋上几勺卤肉的汤汁,色香味俱佳。每天早上,男生女生们站在教室外的阳台上,一人手捧一个肉夹馍,一边狼吞虎咽地啃,一边惦记着还没有抄完的数学或物理作业。那每一丝唇齿间残留的味道,每一次扫除饥饿的满足感,都深刻地定格下了那一段成长的岁月。

故乡的小吃中,最令人思念的还是蒸面。如果说肉夹馍代表着整个陕西小吃界的荣耀,那么安康蒸面、汉中面皮、关中凉皮无疑是陕西小吃界的三匹黑马。这三种小吃在做法上基本无异,但口味却大相径庭,而安康蒸面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用熬制的熟醋来调味。

我高中校门的附近有十多家蒸面馆,每一家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会加豆芽,有的会加黄瓜,有的会加面筋,有的会加芝麻酱。风味各异,老少咸宜。技艺精湛的厨师几十秒就可以切好一张完整的蒸面,将之堆砌在盘中,加入盐、香油、蒜蓉、辣椒、熟醋、芝麻酱等,不到三分钟便可上桌待客,食客奋袖出臂,如狼似虎,舌尖上酸辣交融,似与味蕾共舞,整盘入肚,再喝下一碗热腾腾的稀饭,大呼过瘾。一盘小小的蒸面似有神奇的魔力,足以消散一整天的辛劳。如今想起,甚是怀念。

以前未离开家乡时,成都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美食圣地,我曾对故乡的小吃不屑一顾。如今我来到了成都,吃到了正宗的四川火锅、串串、牛肉干,也确实感到安逸,觉得不虚此行,但远离故乡多时,却也突然对那些曾经吃到腻、发誓再也不吃的小吃无比怀念起来。那些记忆里无比熟悉又无比遥远的味道,舌尖上的每一丝辛辣或酸甜的触动,以及那些晴日朗朗的岁月,都在这西南盆地的一隅,就这么孤独地飘来飘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味蕾上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