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织带

我是最后一个在外婆背上长大的孩子。

早前的浙中山区,女人们一边带娃娃,一边料理屋里屋外的大小活计,还得帮衬着下地干活,这时织带就派上大用场了:一条长长的手工织带穿过孩子的双臂,两头分别搭在女人的双肩,于胸前交叉,绕过腰间,在孩子的膝盖后方和背上反复圈三两匝后打个结,活蹦乱跳的“粘人精”就安生了——趁娃娃的新鲜劲儿还在,大人赶紧忙活开。我说话早、学步迟,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婆就这样背着奶声奶气的我做饭、洗衣、磨豆子、喂家畜,甚至去田间地头放牛羊。


外婆的织带_第1张图片

自给自足的年月,物资贫乏,大到被子蚊帐,小到衣裳鞋袜,都是女人们在农闲时节一针一线缝制的,腰带、裙带、背带、打包带等各类织带自然不在话下。普通的织带为棉线,黑白或蓝白两色,长宽按需而制,图案是单一的“米”字、十字或小方格;复杂些的会以自家缫的蚕丝为原材料,用黄栀子、紫苏、兰草、五倍子等植物染成各色,有十二生肖、花草、福字等图案。


外婆的织带_第2张图片

外婆是个极聪慧的女人,爱在织带上变出各种花样:酒壶、陶罐、烛台、楼梯、房屋、戴斗笠的农夫……一个个惟妙惟肖,她所有的灵感都源自于生活。早年,外婆捡了外乡人丢弃路边的半根织带,照着带上复杂的图案织出了双龙戏珠、年年有鱼,还有“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字样——她本人并不识字。直到现在,母亲还常想起,幼年时一觉醒来,外婆仍在灯下织带的情景。五彩斑斓的织带美观实用,可以传家,也可以拿到集市上换钱补贴家用,如果年轻媳妇有这样一门手艺,婆家会欢喜很多。


外婆的织带_第3张图片

后来,女孩们开始流行学裁缝、进工厂打工,孩子宝贝了,父母舍不得将他们捆在背上;后来,人们不再满足于地里的劳作耕种,妇人们干起了在家就能赚钱的手工活;后来,机器里吐出的尼龙绳、松紧带、纱线带又洋气又轻巧,传统的手工织带和织架、带扣、织刀一起渐渐老去。


外婆的织带_第4张图片

前阵子,母亲在老家整理衣物时翻出了一包织带:你看,这条蚕丝的是外婆留下的,背过小时候的你,这条棉线的是二姨织的,这几条“平针”是别人送的。

摊开一瞧,编织的手艺已见高下。

岁月悄然,言语又太过苍白,转眼间外婆已经离开我们六个年头了。

>���_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婆的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