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铭峰
“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做得好”这个观念由来已久,职业选择究竟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个问题笔者曾经在培训课程中问过很多人,大部分的人会认为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比较有利于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特长。
这可能是大部分人思维上的误区,以至于造成了很多人在职业选择上过分感性化,缺乏理性判断的原因。
以笔者的经验里,觉得一份职业的选择首要考虑的因素是适合,也就是个性与岗位的适配度。而其次考虑的才是兴趣,因为有兴趣从事的职业不见得是适合自己的,不一定能做出好的成绩。
但是,兴趣是从事一份职业所需要内在动机的持久性,也可以说兴趣是决定了从事一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热情的持久性程度有关。这份持久的热情,决定了一个人在事业上所可以达到的成就和高度。
可以这么说,适合是职业定位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而兴趣是职业定位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一份可以真正发挥出能力特长和潜力的职业,往往是充分结合了个性擅长和兴趣爱好的因素,这两个因素的高度匹配才是这份职业所能达到高度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关于职业选择是考虑适合还是符合兴趣的问题,其实有点类似寻找婚恋对象。假设人的婚姻有四种模式:
1、两人性格上很适合,同时又都很相爱
这种情况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情况下属于在人群中比较少的。如果恋爱双方能达到这种状态,那可以预计今后的生活是比较和谐美满,即使今后有一些生活的摩擦和不快,也会很快消除负面的影响,两者之间也会长期保持幸福快乐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点像自然天成,天作之合。人之所幸也就在于此,此为人生情感生活的最高境界。
这就好比职业选择中选择了与个性匹配度高的工作,自己本身也非常热爱这份工作,这种相处是融洽和谐的,就工作内容本身也是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需要很长的适应期,比较轻松地可以完成。
一般情况下,与他人相比更容易做出成绩,而且这个过程既快乐而又有持久性。
2、两人性格上比较适合,但不一定非常爱对方
这种情况在情感生活中是常见的状态,感情的东西也许可以短暂激发出个人的热情,但维持不了很长的时间。婚姻生活是一辈子的事情,激情过了之后是否长期维持下去,靠的是彼此的相濡以沫。即使激情不在,但是能和谐共存在一个屋檐下,也是婚姻持久的很重要的因素。
这就好比选择了适合个性发展的工作岗位,自己也知道有能力做好,但就这份工作本身不见得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虽然不是很如意,但也不是很讨厌。
出于理性和现实的考虑,坚持做下去还是可以做到的。即使在工作中,不一定有热情去想方设法地完善自己,但最起码这份职业做起来不费心,跟他人相比也更容易学习和理解工作的内容。
3、两人性格上不是很匹配,但彼此都存在爱意
“我怎么能和自己不爱的人生活一辈子?”这是大多数女性朋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她们认为要么不找,找的话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人才嫁。
当然,在婚姻问题上,有时需要多些感性和感觉,否则人生也很无趣。但是,现实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女性朋友抱着这样的观念寻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成家后生活过得并不美满,时常有磕磕碰碰,吵闹拌嘴的现象发生。尽管最后不一定是以离婚作为收场,至少整个过程是需要双方反复做出妥协和适应的。
这就好比我们选择一份职业,只是凭着一时的冲动,以为自己感兴趣或者喜欢就一定能做好一样。因为喜欢的东西不见得是适合自己的,职业的选择不像情感需求那样的感性色彩,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分析。
如果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那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这个过程可能是比较痛苦和漫长的,要做很多性格上的适应和改变,或者说这个过程中自己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
在选择的当下,我们要问清楚自己的是:自己准备好为了这个结果做出这种改变了吗?这样做内心是否真的觉得值得?如果答案是,那就勇敢地承担起这种选择之后所产生的所有结果。
4、两人性格上不匹配,彼此也不存在着爱意
这种情况在恋爱中并不常见,但也是客观存在着的现象。有时看到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匹配,彼此之间也无爱意的人在一起,也能保持一种长期的生活关系。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但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功利性的因素所驱使的。
这些功利性的因素可能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价值缺失、情感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等。这种婚后生活很可能是冷漠的、缺乏情感互动的。两者的结合是为了一个现实功利的目的,所以这种婚烟往往带有一种不确定性,缺乏稳固的心理基础。
这好比很多人选择职业,可能会考虑收入福利的因素,社会地位的高低,或者说自认为选什么都一样,只要能赚钱,随便选一个都无所谓。这种对自我不负责任、缺乏原则性的态度,决定了其在职业和人生道路上的很多不确定性,随时可以做出非常随性的选择,或者放弃一些本应该珍惜的东西。
所以,很多人在漫无目的的选择和放弃中,迷失了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目标,最终碌碌无为地终此一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职业选择并不像选择恋爱对象一样只需要靠一种热情或者感觉,更多的是需要理性和冷静的评估分析。
最理想的职业状态时第一种,自己既适合同时又喜欢,这是职业规划中最佳的实现目标。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个人的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是最高的。对工作内容的自我超越和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所投入的热情,两者都会起到相互积极促进的正向作用。
如果因为个人具体的现实条件不足以实现第一种职业状态,那原则上第二种状态是比较现实可行的职业选项。在做的过程中,个人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培养对职业的感情,那样才能对工作有一个持续投入的热情。
第三种状态时需要在职业选择中尽量要避免的。是做自己适合的职业还是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两者的关系是笔者经常和他人讨论的焦点问题。
在笔者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兴趣是从事一份职业是否愿意付出持续努力的手段,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推动力,而不是职业规划最终成功的目的。
所以,职业兴趣如果能建立在职业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反之,职业发展的过程会是一个比较痛苦的心理失落过程,内心容易变得越来越麻木,对未来也会逐渐失去希望,情绪上显得越来越迷茫。
第四种状态是最需要在职业选择中克服的选择性偏差。没有比这种状态更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俗之人。职业发展规划最忌讳的是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斤斤计较各种利益得失,从而看不到获取长远利益而必须要付出当下的一些现实利益代价。
现实中,很多人就是因为受到功利环境的影响,而丧失了清醒的分析判断能力,选择了一条既不适合自己的,又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职业和人生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环境同化,直到意识到无法改变后追悔莫及。
所以,自己到底想走哪条职业和人生的道路,取决于自我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凭一时的感觉或者热情,而是需要理智的探究和思考,只有认真地思考过职业和人生各种选择的可能性,这才是一个“值得过的人生”。
如果你觉得不错或者有用,希望大家能在文章最下面点个喜欢!
写文章不易,欢迎大家关注下作者,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