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 七月不在,安生没来。

作者 | 卢令

| 这是文娱锚第9篇文章

| 全文2227字,阅读时间3分钟。


影评 | 七月不在,安生没来。_第1张图片

1

国产女性青春片佳作,

男人看估计无聊死。

编剧芦苇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里说,“拍《霸王别姬》(1993)和《活着》(1994)的时候我比较高兴,我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就是我们的终点。”

如他所言,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和问题,尤其是近10年来,颇有点乌烟瘴气,毫无诚意的圈钱垃圾频频上映,观众则像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一样,好多时候明知是烂片,也会坐进电影院被烂片蹂躏一番,出影院门说一句,什么JB玩意。

这几天连看了《七月与安生》《追凶者也》,感觉到了国产商业片抬头的曙光。幸哉幸哉。ps:我对灯发誓,这绝对不是软文。

改编团队已经做好准备让家明做两个女孩的陪衬,这部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性角色,除了家明扮演者的颜有点小彭于晏的味道,角色本身没什么打动人心的力量。所以男性观众看着看着估计会忍不住打瞌睡。


2

从疼痛青春到双重自我,

改编是对小说的升华。

陈可辛监制下的改编电影《七月与安生》是成功的,创作团队给这个故事注入了新的元素,挖掘了也许连庆山(安妮宝贝)在落笔时想说,但未曾言明言透的东西。

安妮宝贝18年前只是想讲一对性格迥异的好友为一个男人撕逼的故事,风格悲观残忍,渗透着“这世界就是这么操蛋这么荒谬”的阴森文艺妇女姿态。但改编团队让两个扁平的人从小说中都活了起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

不羁自由和安逸平稳,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然而截然相反的生活轨迹只是表象,表象之下,又各自心怀渴望。这种主题放到地球哪个地方都准,小镇青年或者一线中产,人人都有过这样的选择困惑期,或短或长。

“交换人生”的主题非常明显,年少即成为亲密朋友,因为对方身上有渴望而暂且无法实现的自我。成年后各自释放内心另一重人格,人生调转。

双生花的服装颜色,前期,七月是静谧深邃的蓝,安生是热烈奔放的红;后期,颜色翻转,人生也翻转。四处漂泊的那个,最终选择了茶米油盐;安稳乖巧的那个,出逃家乡流离世界。

宣称只活到27岁的安生,考雅思再进修,默默为升职加薪照顾孩子奋斗;想要安逸舒适的七月,结婚前一天,要求家明逃婚,自己凭借新郎逃婚的机会离开家乡,生命永远停在了27岁。


但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人的个性立体复杂,而且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不断变化,没有人的青春活的像个标签。

活成大写的安稳,安稳到生于富庶的江南但连个北京都不去;活成大写的流浪,流浪到天南海北,和流浪汉睡天桥。电影在玩概念,这般塑造都不过是为了阐明互换人生。

电影处理的高明之处,是将两人的个性特征放大,乃至成为标签,极端的东西制造紧张,需要平衡,这让两人对彼此超出常理的依恋有了合理依据,好实现剧情需要。这比原作只是简单粗暴的展现两种性格的女孩都会承受痛苦,更加通俗普世。电影脱胎于小说,但立意要高于小说。


影评 | 七月不在,安生没来。_第2张图片

3

“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

是《七月与安生》电影里的点睛台词,

但其实,

恨与不恨,我们都只有自己。

安生和七月的纠葛,从13岁到27岁,并且伴随着七月孩子的诞生,终生牵绊。尽管影片很多镜头,让我们恍然身处一个百合片的观影现场,但调侃之余我们仍然明白,这是一种没有荷尔蒙没有企图的关系,如果非要给这场陪伴给予一个理由,那只能是陪伴本身。

人是群居的独居动物,害怕孤独但也需要人陪。羡慕大广场的热闹纷繁,也需要独自踏上幽径追逐价值。我们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根本没有多少人生模式可供你选。还没活明白,衰老、疾病、死亡已不期而至。

明知孤独是人生常态,但人还是忍不住挣扎,像不断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在一场又一场的别离中重振士气,寻找下一个陪伴。影片临近结尾七月对安生说,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对安生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每次安生和七月久别重逢,安生都会放下所有芥蒂主动靠近拥抱七月。火车站分别那场戏,七月哭了很久,内心戏是,我哭不是因为家明背叛了我,而是我不能爱安生,和爱我自己一样多。七月怀孕以后快临产时找到了安生,到最后是安生将孩子抚养长大。


我不知道,现实中这样的友情是否真的存在,你死了,你的闺蜜能愿意将你和逃婚未婚夫的孩子独自抚养长大,并且这个已经消失的没影儿的男人,你也曾心心念念放在心口在意过。现实是,闺蜜能打个电话通知家里人,能帮忙稳定父母情绪料理后事,已经是仁至义尽。

家明和安生相遇的时候,目测七月的小孩已经六七岁了。故事走到这里,七月伴随着眼角滑落泪水的那句,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才有了最为实际的意义。她不仅是能陪你笑陪你疯的存在,她亦是能让你托孤瞑目的存在。一个人不仅能在你活着的时候和你分担快乐和幸运,还能在你身故之后承载你的责任和苦楚,关系到了这个地步,你才能去想,眼前这个人,你是否拥有。

陈可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羡慕安生和七月的感情,这世上很少有两个人,能在血缘和爱情之外,相互尊重和彼此呵护到这种地步。他这么说,当然是为了表达他对影片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宣传,更可能是他深深得明白,其实到最后,除了我们自己,我们谁也不能拥有。


影评 | 七月不在,安生没来。_第3张图片

电影中两个女孩真正的彼此拥有,而人世间太多相见恨晚,最终只会被判为萍水相逢。

七月和安生纠缠的人生,惺惺相惜的深情,在现实中,怕是敌不过很多东西,到了能留下的,也只有自己和残存记忆。人生而孤独这件事,并不高尚,也不卑贱,它只是世上为数不多的真相之一。

七月与安生这种友谊,一见到这个人,过去所有斑斓时光都重现,过去所有相处悲喜都消弭,我并没有,我想大多数人也没有。

很多过去一起玩的好友,时过境迁,相互陪伴时刻,却比自己一人还孤独。


影评 | 七月不在,安生没来。_第4张图片

从学生时代到毕业工作,伴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能沉淀下三五个保持联系的朋友已实属不易。目标不同的早早分道扬镳,目的地相似的相伴长一些,但最终,还是会走向各自归宿。

友情如此,爱情和亲情亦是。

人生归根到底是自我蜕变的抗争。结伴或者独行,是可供选择的外在模式,无论何种,自律奋进、内心强大才是幸福的唯二法则。

你可以先去漂泊然后回归安稳,也可以先按部就班然后找寻真我,即使这个世界没有另外一个安生/七月陪你长大,你也该尽全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七月不在,安生没来。我们只有自己,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禁止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 | 七月不在,安生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