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之寻

        经历着酷暑,忍耐着炙烤,淌着汗流浃背,终于祈来了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干渴的大地贪婪的吸允着上天的尉籍,持续的淅淅沥沥滋养着万生万物,一切暂时远离了炙热的烧烤,世间开太平了。

          带着这种清凉,相约好相关人员,一路驱车,东行,东北行。对方位没有感觉的我,只好跟随。也许不逢周末,路上行车像夏季的雨期,时而淅淅沥沥,时而细雨蒙蒙,时而雨过天晴,车不多,达不到呼啸而过。当然,不会忘了本心,车行之中,很快工作路线商定,目标明确。路两边的花草树木,轻轻挥送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玉米的穗须也渐露头角,车窗外的风景安然流转。大约60分钟后,第一个目的地--渭南到达。眼前映入的是这个城市新的风华。记忆大约是十多年前,因一位老人,我来过几次,但最主要的是一次看望,一次是别离。他,个头不高,一位考究的老学者,是教授我工作之旅的第一位导师。17年前,当我懵懵懂懂的步入工作的轨迹时,正是他,一手接纳了我,并一句话一句话,一件事一件事的教着我,带着我,培养着我。记忆深处的那一幕,是在晚19--21时间,他陪着我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的走,遇到任何情况,都会很细心的分析,讲解,然后告诉怎么处理。那时,师徒的我们,敬畏又开心。是的,我工作的轨迹,第一位导师。您,一位严谨、求真、务实的老学者,手把手的带着我,这是我在后期工作中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为我日后工作观的形成和建立,开启美好之旅。请允许我尊称您,老师,无论您在天涯海角,您都是开启我工作之旅的第一位导师。那些美好的记忆我会永远留存。

          思绪的飞扬,在一声下车中渐续。这个城市的变化如此之大,抬头望去,眼下的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和那时的乡土气息;城市内宽阔有序的马路和当年那人车混杂的时刻;城市的生机盎然和那会的杂乱吆喝;截然不同。我不得不叹息,时光的洪流,以及人类的对生存的质地追求,用其聪明和智慧,完美的展现了人的才华无尽。那些空间的记忆已成为过去时,新时代的伟大,就在眼下。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人在转。运动起来,一切会生机勃勃。工作进展顺利。离行之时,刻意去寻找当年那朴实无华的感觉,依然如此,售货阿姨热情好客,细心说明,耐心打包,笑语相送,朴实的味道,依旧。

        一路继续东北前行,跨过大桥,路过村庄,跃过天地,穿越山间,路很好,车很顺,此刻,不得不感谢人类的勤劳和智慧,高速,极大的帮助我们节约了时间和速度成本,缩短了距离的困惑。只要愿行,能行,路,已不是问题。又一个目的地--韩城,到了。一直念叨着的文化故里,司马之乡,梦想中的土地,在这一时,我脚已落地。首眼映入的就是遍地绿色,一个大大的圆形花园,向来的人们张开快乐的怀抱,道路被琳琅满目的植被环绕着,墙体上的绿色生植,将这个城市的传统与现代化生态生存,自然融合。在水泥中如何森林化生存,这里已先行一步。慢行中一路欣赏,异常干净的城市风貌,在犄角旮旯里体现,舒心的文化气息,让快节奏的激烈竞争在此处难以簪露首脚。城市给我的第一感观非常入心。简单的寒暄之后,入正题,讨论,议定,工作又是在顺利中暂告一段。

图片发自App

        傍晚时分,真正的感受一把这个地域的气息。在老乡的帮助下,讲解小妹引领我们,关门之前,步入了有“小北京”之称的居民瑰宝之地---党家村。党家村村容如舟,房屋建造紧扣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木、石、砖三雕俱全。讲解小妹说,史料记载,党家村全村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怒轩由本省原朝㞎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怒轩娶邻村樊是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名赴甘肃河州“吨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军仁为二门,三子君以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族始祖家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析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党性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

图片发自App

        走在古老的石砌巷道,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一一映入眼帘。四合院有长方形或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高大气派的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朴实精美,雕龙吟风,鹤舞鱼跃,真是是雕刻艺术大荟萃。门外的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特别是狮子门墩,无论是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处理的形体生动,神态逼真。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几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祈福着永往美好!

图片发自App

        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文化气氛浓厚,像这样把现实生活起居的空间拓展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有美化建筑空间,还具有跨时空对多代人进行教化的功能。这些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是文学、道德、美学的融合,凝聚着一种潜在的乡村文化力量,是劳动人民在建筑装饰上创造的文明成果。也将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一一浮现。这些精美的文化艺术气息,使我在欣赏赞叹之余,又深深的感受到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深邃,及行事为人之道。

图片发自App

        晚上继续寻着古城的足迹,踏入古城,他不像北京皇城威武,也不像丽江古城婉约,他更像一部流动的古书,一位睿智的老者,将悠悠千年洞明一切,了然于心。我们是夜行,人不多,商业气息淡泊从容,宛如龙形的金城大街将古城二分东西,龙头是北端金塔,龙尾是南头毓秀桥。有三庙一寺。被一声秦腔带入城隍庙内,园内清雅脱俗,一个不大的戏台正在为为数不多的人们,演绎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生活。我出于好奇,一路深入,左右两侧的木质结构,错落有致,幽雅气质自然而生。人走在此处,自然心净。

        继续一饱眼福,出了三庙,在其之对,有座青砖琉璃瓦的院子,其名是三舍,黛瓦青墙,梨落生香;满庭流芳,斑驳家训;雕花楼阁,飞檐微翘;与对面的庙宇形成鲜明对比,蜿蜒盘绕的小院,是介于庙堂与市井之间的一处雅苑。古琴乐曲、说书杂谈、就餐品茗、观花赏月,亦或是畅饮小聚,在这里怡然自得。这里的建筑群体,外古内现,辛劳一天的人们,此时独具一人或三两集结,笑谈乐事,舒缓情缘,这里,小憩的天堂。恍如穿越时光,静守岁月萦绕。

图片发自App

        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真不愧是明清古城。

        古城的布局,象天法地,格局明清,气宇非凡。我的感觉,只缘身在此行中。耳边响起英国皇家建筑学查理教授的那句经典之语,“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史料记载,韩城,现存的1300岁古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西周出,周武王封子于此,称韩国。战国时,秦设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韩城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式命名为韩城。

        意犹未尽,我,会再来!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行之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