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诉
01
路过母校,有学弟学妹擦肩而过,他们背着双肩包,面上朝气蓬勃,一如我曾经的模样。
我看着他们缓步离开,或走进校门,或离开校园,但无论走向何方,我猜他们都是满怀欣喜的。走进校门的,双肩包中也许装满了各类的零食,离开学校的,双肩包中也许装满了各类的辅导书。
曾经,我也是他们的模样。
出一次校门,定是背负着很多人的期待,有零食,有杂志,当然也会有试卷之类的辅导书。
母校旁边的书店内,陈设还是当初的模样,六七,五三,金考卷等等曾经看到就觉得郁闷的东西,还是安安稳稳地摆放在那里,不过是从2016变成了2017。
或许它们会是永远的畅销书,永远都会有人前赴后继地将它摆放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做过的人不会怀念,但永远不会忘记。
02
只要路过母校,我都会仔细凝望着母校的模样,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扬起,内心深处会被一种暖暖的情感所充斥。
这就是我的母校,我已经离开,也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即使我如今身在他乡,但只要想起,就会觉得温暖。
去年母校六十年校庆,我回来了,站在学校门口等待朋友的时候,我背对校门,不知道该以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去面对。崇德楼前方,有着一个大大的签名区,站着一众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相互寒暄,笑容温暖,一起回忆着往年的寂静欢喜,略有些浑浊的双眼写满了青春年少。
还是在这个地方,2016年春节的时候,有一班同学相聚在这里,他们戴着红围巾,在镜头中留下宝贵的瞬间。我没有照下这幅画面,但却永远不会忘记这幅画面。
我也记得,亦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班全体同学拍摄了毕业照。那一天,阳光很好。
若是回想,会发现有那么多珍贵的记忆还停留在记忆的某个地方,一经牵扯,都会不由自主地出现,然后充斥在脑海中。
这个校园,埋藏了我太多的记忆。
校庆回学校的时候,我和朋友站在高二的食堂前,看学弟学妹奔向食堂的盛况,走在高三教学楼前,拿着手机,穿着短裤,慢悠悠地闲逛,只是为了实现高三时所说的“等我们毕业了一定要拿各种违禁物品在学弟学妹面前得瑟,让年级长郁闷再也管不了我们的事实。”
写到这里,还是忍不住想笑。
其实,我们都挺幼稚的,但也很开心。
03
学校旁边的书店,我每周回学校都要去一趟,有时,不止一趟。
如果不去,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如果去了不买,一星期都会记挂着这件事。
所以,我每次都去,每次都买。
这一次也不例外,我在那里又买了一本杂志,《中国青年》,这本杂志,我从来没有在这个书店见过,即使反复告诉自己已经没钱了,但还是忍不住付了款。
掏钱之后,竟觉得内心一片满足。对此,我也很是无奈。不过,也很快坦然,三年养成的习惯,哪那么快就可以改了呢?
还记得那时候,天天嚷嚷着没书看,天天到处借书看,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看天下,疯狂阅读,甚至第一经济周刊都是我们的读物,无聊的时候,作文素材也不会放过。
记得有一次往贫困地区捐书,我们几个竟然在里面搜索没有看过的书,看完之后才又放了进去,想起这些,竟是久违。
上大学以后,看书看了不少,杂志已经很少看了,学校订的刊物有很多,但看的时候已经少了那种感觉,那些用语言描述都觉得很是苍白的感觉。
偶尔看一次,就会怀念一次高中看杂志的时光,一起看杂志的人。
04
总觉得自己的记性很差,但突然发现,我们的记性不是差,而是因为我们记忆了太多珍贵的不忍删除了的记忆,那些琐碎的无关痛痒的东西不再我们的记忆范围之内。
乃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高三夜晚的宿舍畅谈,记得因为宿舍被敲门违纪,之后打扫卫生的日子,记得走在操场上畅想高考之后的生活,记得因为成绩郁闷纠结的夜晚,记得……
原来,我还记得所有的一切。
原来,一切都没有忘怀。
原来,我们都还在记忆深处。
感谢高中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是那所有的一切塑造了一个爱读书写字的人。
在这里,我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的是怎样的人。
视野,眼界,乃至价值观都在这里慢慢地确立,只剩下成长之后的成熟。
来的时候天色已暗,崇德楼灯火通明,高三的学弟学妹们还在上晚自习。
离开的时候,我特意走到学校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因已过八点,天色黑暗,只有“平顶山一中”这五个字在夜色中闪耀,我站在那里拍照,有人看着我,以好奇的眼神,我笑笑,转身离开,心中默念,一中,再见。
感谢你来到我的青春,走过我的青春。
借以此文缅怀我再也回不去的高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