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的回忆

关于郑州的回忆并不多,我只记得在那里走过。

郑州,给我的第一印象,尘土飞扬。

半日郑州之行,教会了我三句话。

兴趣相投的友情,毫无杂质最纯粹。

13年,大三。教员看着台下一群稚嫩的脸庞,突然发出时光匆匆、年轻真好的感概,叫我们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希望我们在大学期间做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当教员发出“在大学期间,你难道不为自己没做过有意义的事而感到遗憾”的反问时,我就想,做什么才有意义。随后她提了下她大学同学支教的事,“支教”这两字立刻在我脑中萦绕。

中午回到寝室立刻用手机查询支教相关事项,因为在教员说出支教之后,我才知道支教二字。

当时的我为了增加去支教的概率,同时报名了“Ing火虫”和“阳光雨”两个支教组织。

在“阳光雨”QQ支教群,我遇见了很多有支教想法的小伙伴,并且都提交了个人简历。

在群里我得知成为一名支教者要经过递交个人简历、笔试、个人面试、小组面试四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都会淘汰部分人选。

我特讨厌这繁琐的环节,讨厌自己像产品一样被人筛选,讨厌自己的命运被他人掌控。当时我就想,与其帮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创立一个支教团体。

那时我恰好加入一个由个人创立的小支教群,当我在群里说出这一想法时,立刻有四名小伙伴积极响应。晓霞、恩恩、鹏鹏、涛涛、CC,当时的我们这样称呼彼此,现在也是这样。

我们五人一起商量、筹划,为了共同的目的,为了相同的兴趣爱好,认识彼此,走在一起,没有任何想法,只是为了支教梦。

嘴说再多,也不如脚走一步。

光有想法不付诸行动也是徒劳。

网络上的商量远不如面谈来的畅快,于是我们五人约好暑假在成都见面,商量具体事宜。

奈何当时的我已被“Ing火虫”组织录取,暑假要去贵州支教,鹏鹏临时有事去不了,见面的计划就此搁浅,更别谈组织的建立。

机会终究是给有准备的人。

14年暑假,恩恩突然在空间发表支教感想,阅读之后,才知道他自己成立支教组织,名为“小树苗”。

立刻给他发信息表达祝贺,他迈出了我们一直想走也是最难走的一步,虽然里面没有我的参与,虽然只有他一人前行,但还是感到非常高兴。

为了争取支教点,他独自在郑州、融水、商丘三地之间来回奔波,为了招募支教小伙伴,他不停的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支教帖,整日穿梭于各大学校社团。

其中的艰苦恐怕只有天知地知还有他知道。

你不迈出第一步,永远没有下一步。

朋友说,人生在于不断地折腾,而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当我快结束北京之旅思索怎么去西安时,打开地图一看,郑州在两者之间,毫不犹豫买了张去郑州的车票。

到达郑州快接近中午,一下车之后立刻前往会合处——河南工程学院。

在去学校的公交上,周围粉尘四起,一栋栋老旧房在呜咽、哭泣,渐渐倒下变成废墟。她们就像过时的玩具,给人带来欢乐之后,就已失去存在的意义,最终被淘汰、消失。

四周都被铁皮围起,大大的“拆”字触目惊心,器械不知疲倦挖掘着地球母亲的身躯,像盗贼在搜刮她全身,偷取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十多分钟后,这景象才慢慢离我而去。

午饭过后,恩恩一行人带着我参观校园、拓扑训练场还有他和其他人合伙开的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小店。

晚上他带着几个志愿者还有策划人之一的鬼哥一起见面、吃饭,貌似吃的是火锅,我只对那基围虾情有独钟。

晚饭过后,天色还早,又去逛校园。

工程学院晚上的风景和白天是不一样的,白天更多的是一茬茬的人抱着书要么去寝室的路上,要么去食堂的路上。而晚上大多数则是三五好友在一起聊天散步或几个室友撸串喝酒或一对对小情侣手牵手往校门口走。

郑州对于我,重要的不是景,而是人。

关于郑州的回忆并不多,我只记得在那里走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郑州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