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being or having?(一)

昨天听完古典老师的《自我的正确打开方式》,对自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金树人老师的著作中,曾提到“人之所有”VS."人之所是"的情态。

“在'人之所有'的生存情态中,我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占有、据有或拥有的关系,我要与每个人、每样事物接触-包括我自己-都是我的财产。

在‘人之所是’的生存情态中,我们必须分辨两种意涵。其一是跟'有'的生存情态相对照的......意味着活泼与对世界的真诚关切。其二是跟‘外表’相对照的,其所指的是真正的本性,真实的存在。”

本我+外部的性别期待、家族期待、文化期待=我(being和having的交集)

古典老师对“自我”进行了更深的拆解。包括6个方面:

1、基因、人格。请注意,基因是缓释胶囊,36岁左右才会完全展现出来哦。

2、价值观。渴望什么,追寻什么,需要什么。

3、信念。包括知识信念、心智、成就故事、学习经验。

4、技能。

5、状态。身体状态、心理状态。

6、资源(名、利、权、物)。

从1->6的顺序,是本我逐渐外化的过程,6->1的顺序是自我不断内寻的过程。

“向内求”就是要探索“本我”,长成为你原来的样子。

你是大象,不会用蜂鸟的形式完成自己。

基因和人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外化的,其核心或许是“本我”。

“本我”究竟是什么,佛学中说是“心性”。

正如,仓央嘉措的《在与不在》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本我”是“我”,是“情”,是“爱”。

而自我是“本我”+不舍不弃+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being,not having。

你是至尊宝,等你遇到给你三颗痣的人,你会变成齐天大圣,驾着云彩来迎娶你的紫霞仙子。

而那个猴子的梦,那个轮回的至尊宝就是being。

内外循环进化,去追寻“本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的being or havi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