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印度宗教》【5】

时间:2016.7.30

进度:第五章数论派P51-59

书摘:

1.数论派在印度有着固老传统。“数论”一词的梵语是“Samkhya”。关于这个词的原义有种种解释。有人认为它与“数”有关,因为数论派列举了一定数量的基本哲学概念(二十五谛),有次制定了本派的基本理论体系。还有人认为它的原义是“探求”、“省察”等。说法不一,汉文佛典中除了称此派为数论外还成为“迦毗罗论”、“雨众外道”、“僧法”等。印度梵语文献和汉文佛典记载这一派创始人叫迦毗罗(Kapila),但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前曾想数论派的先驱者学习禅定(精神统一)。

2.数论派的许多思想直接渊源于奥义书。一些思想观念伸直可以追溯到吠陀时期。史诗《摩柯婆罗多》(特别是《薄伽梵歌》)中亦大量技术了数论的学说。此外印度古代医书《恰拉格本集》(Caraka-samhita)的一些章节也有早期数论的观点。

3.现存数论派最早的系统经典是自在黑的《数论颂》(Samkhya-karika)。此颂的年代对于其他正统哲学流派根本经典的年代不是很早,但由于之前的数论派系统经典都已佚失。《数论颂》后目前保存的较重要注释的有五个:《金七十论》、《道理之光》(Yuktidipika)、《乔荼波陀注》(Gaudapada-dhasya)、《摩特罗评注》(Mathara-vrtti)、《明谛论》(Tattvakaumudi)。

4.数论派基本哲学体系所谓的“二元二十五谛”中“二元”是数论派提出的转变出人生现象和时间食物的两个主因;“二十五谛”是包括二元在内的数论派哲学体系中的二十五个基本概念。其哲学体系重要理论包括:因中有果、三德说、三分法量及轮回解脱观等。

5.由“因中有果”的基本观念,数独论提出了“二元二十五谛”的转变说理论。“二元”指自性和神我,他们直接引发出人生现象或时间事物的转变。“二十五谛”指自性、觉、我慢、十一根、无唯、五大和神我,他们设计事物转变的全过程。自性(Prakrti)是一种处于未显状态的原初物质,人生现象或时间食物是由它演化(或转变)出来的,而且最后还要回归于它。

6.“三德”是解决“自性”根本因后如何演化出人生现象或世界万物的问题。自性及其转变物(变异)是由三种成分构成,这三种成分被称为“德”(guna)。三德是:“萨埵”,它具有喜的本质和照明作用;“罗阇”,它具有忧的本质和冲动作用;“多磨”(tamas),它具有迷暗本质和抑制作用。三德之间是处在相互(或彼此)抑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及共行等诸种状态的变化之中。

7.“神我”除自性之外,数论派还认为存在另个独立的精神实体“神我”(Purusa),神我本质上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性的东西,则不是由三德构成的,神我本身不变化、不创造东西,但是自性转变成世界各种现象时所必须的。转变成万物的是自性,但它转变时却需要神我这样一个“关照者”,自性中三德平衡状态的丧失需要神我在场,这样才能有转变。

8.人生现象或时间事物的具体转变过程:当自性被神我“关照”并且内部三德失去平衡后,首先由自性生出”觉”(Buddhi,相当于起确定或决定作用的“理性”或“知性”),从觉生出“我慢”(ahamkara,即“自我意识”或“主我性”),从我慢一方面生出“十一根”(ekadasa-indriya,眼、耳、鼻、舌、足、排泄器官、生殖器官、心),另一方面又生出“五唯”(Panccca-tanmatra,香、味、色、触、声),五唯又生“五大”(Panca-mahabhuta,地、水、或、风、空)。数论派的这种二元二十五谛理论构成了印度古代极有特色的人生现象和世界形成学说,是印度哲学史典型的转变说理论。

9.在认识论方面、数论派主张有三种获得正确认识的方式,即所谓“量”

1)现量:感官与实务接触而生的知觉

2)比量:指推理,分“有前比量”(从因推果,如见天上黑云推知将要下雨)、“有余比量”(从果推因,如见江中许多浊水推知江上游下了大雨)、“平等比量”(同类推理,如见某处一种树开花,推知另处这种树也开花)

3)圣言量:指可靠之人或圣书的一件

10.数论派论及轮回与解脱方面的理论,将轮回状态分为三种:天道、兽道、人道(三界),并且认为轮回中的事物是痛苦的,痛苦分为三类:依内苦(生理或心理方面的苦)、依外苦(外部的动物或物体引起的苦)、依天苦(天气或上天的自然现象引起的苦)。数论派认为解脱就是脱离这些痛苦,方式种种,但最根本的方式是认识数论派揭示的真理,具体说就是认识数论派的“二元二十五谛”的理论,通过学习或体验数论派哲学的真理,获得“非我”、“非我所”等绝对认识,使自性不再与神我结合,断灭轮回,达到解脱。

感悟:

迦毗罗所创数论派的“二元二十五谛”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这也是介绍的第一个与婆罗门教相对立的哲学派别,详细讲解了其论证基础“因中有果”,该派别认为一切事物的原因已经包括了结果,这种根本性就是他们所认为的一种处于未显状态的原初物质自性,并且自性在神我的精神的“观照”下进行转化,使自性不再与神我结合,断灭轮回达到解脱。si�I�5fR: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概论印度宗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