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不多余的人

成为一个不多余的人_第1张图片
找找存在感

1.

从6月初到现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未来,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多余的人,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怎样的?假如有一天,我不能做现在的工作,我将何去何从?

“现在的养老制度可能都不能保我们80后到老,体制内已经不能成为我们的安全地带”。这是考上事业编的同学,经历了单位一系列改革后,发出的感慨。这次谈话后没有多久,她就从体制内辞职了。

从小的环境,让我对待变化很敏感,我的家庭,在我没有感觉的时候,瞬间就从富裕回到解放前。这么多年,我一直想要具备的就是一种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我都能生存很好的能力。

98年,下岗工人,多少人的命运因为政策的一个变化而被改写。谁又能保证多年后,我们不是那其中的一员,我们不是那一个多余的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杞人忧天了,可这些问题离我们并不远。很多企业会突然倒闭,国家的政策不知道如何变,我们所具备的技能,有一天可能就一点用处没有。

2.

就拿当今娱乐圈来讲,五六十年代,一首歌可以养一个人一辈子,而如今明星泛滥,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取代了。现在科技发展非常快,先进的机器把人解放出来,劳动力过剩。

现在做保姆,也不仅仅像以前要求的那样,洗衣服做饭拖地了,洗衣服可以靠全自动洗衣机,拖地可以靠机器人,做饭,有很多工具,对人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了。肯德基炸薯条,三分钟就能学会,里面哪个员工离职都不害怕,马上可以招到人,根本就没有不可替代性。

我曾在教育培训行业做了两年的销售,这是一份高压力的工作,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单在哪里?这个月的指标该怎么完成?即使非常有经验,还是不能够从容的面对业绩的压力。比如招生,我发了那么多的单页打了那么多电话,一点效果没有,都不如别人给我转介绍的多。

加上专业的限制,教学上的瓶颈很明显。我做销售时的工资,要比限制高很多。可我当时危机感很重,晚上会焦虑的睡不着觉。我想着一两年,我可能赚到一些钱,但我觉得没有意思,我本身没有什么提升。这也是我决定来上海,并且转行最主要的原因。

现在的工作,做了一年半了,与以前相比进步飞快,我整个人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一年半,我也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一些文章也经常被一些大号转载,也有杂志约稿。这种感觉让自己内心安全了不少,想着最不济,未来还能去做微信编辑等工作。

我知道自己写作的水平,还是想着当成业余的爱好。虽然工作上一直在学习和进步,我自己还是不能独立的,要很好的做一个项目,还欠缺很多。有时候提升无从下手,焦虑随之而来。还有做的事情越多,自己的边界越宽,不懂的也越多。很多时候自信心被打击的渣都不剩。

3.

最近和刘先生(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经常会问我:你又在想什么?

“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事情?”我很惊讶。

“因为你想事情的时候,眼睛看着一个地方,还转。“

事实是这样的,我最近一直在想事情,在思考,思考未来五年,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留给我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了,在30岁到来之前,我的事业必须达到一个高峰, 然后全身而退,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到平衡。如果我达不到一个高度,我是没办法从容的转型,兼顾家庭的。

我有时候,思考久了,会和刘先生讨论,就会对他发问:你现在月薪XX万,有很好的年终奖和福利,工作三年、五年后,你的薪资又是如何?

你的行业是经验越丰富越值钱,还是年轻人的天下?

你现在年轻,可以加班做很多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有更多的责任,身体素质也没有那么好,你怎么更好的应对高强度的工作?

有一天,你们公司不存在的时候,你想过你的路该怎么走吗?

有一天,我们没有钱,没有现在我们的工作,我们怎么生存下去?

幸运的是,他有自己的规划,并且一直努力去做,这我就放心了。好歹,将来万一哪天我失业了,可以靠老公暂时养一下。

4.

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

我们该怎样才能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

怎么发展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怎样成为一个不多余的人,是我现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的成长之路,还在继续,或许过不了多久,我就可以跟大家分享新的体会了。或许要过很久,才能跟大家分享。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我已经开始走在路上做了。

成为一个不多余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一个不多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