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蓄力,只为下一次的蜕变

每一次的蓄力,只为下一次的蜕变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文|涂山狐狸


据说蝉的一生要经历四到五次的蜕皮,幼虫在很长一段时间蛰伏地下,待到时机成熟,爬上树枝进行最后一次蜕皮,成为成虫,俗称金蝉脱壳。而人,也似蝉一样,每一次的积蓄力量,把自己从过去蜕变出来,都要经历一个艰难又挣扎的过程。

一向不爱运动的我,开始晨起跑步,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只见那猩红的太阳,洒下柔和的光辉,心里没来由的兴奋,这是在被窝里无法体会的朝气。锻炼初期的累乏、浑身疼不必赘述。倒是对“被窝是埋葬梦想的地方”这一说法,至此深以为然。

若是不跑步的那一日,早早醒来,看看书或写写文,心也便有了依托,感觉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灵魂和运动都要在路上,这句话说得很好。

人的身体是其灵魂的载体,它给了灵魂生命力,而运动将此生命力延续到经久不衰。一个人的精神越活跃,对于所依存的身体的负重会越大,没有一个坚强的体魄,无法承载一个强大的灵魂。

作家周国平曾在《人与永恒》的书里,谈及生命的意义,在说到“人”的时候,他用哲学的思维解释了肉体和灵魂的依存关系,请容我把他的文字摘录于此:

“肉体使人难堪不在于它有欲望,而在于它迟早有一天会因为疾病和衰老而失去欲望,变成一个奇怪的无用的东西。这时候,再活泼的精神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眼看着肉体衰败下去,自己也终将被它拖向衰败,与它同归于尽。一颗仍然生气勃勃的心灵却注定要为背弃它的肉体殉葬,世上没有比这更使精神感到屈辱的事情了。所谓灵与肉的冲突,唯在此时最触目惊心。”

当年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其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智力也随之衰弱,整个人陷入丧失创作能力的苦恼之中,最终用一把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场典型的灵与肉的冲突。颓败的肉体,直接导致智力的缺损,以致精神的匮乏,作为一种无法排遣的致命伤,最终把人推向毁灭,这无疑是精神在绝望中寻求解脱,获得另一种意义的重生。


认识的文友里,有个叫小苏的,从小热爱读书,写得一手好文。她总是在别人睡觉时写文,甚至一写一个通宵达旦,不眠不休,还无奈地对我说,我得了一种不熬夜就写不出文章的怪病。我心疼她,劝她不要这样,休息要紧,她表示:不写文,真的会焦虑,更会睡不着,吃啥也吃不下,有段时间还因此瘦了六斤。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生命里的某种精神追求之所以成其为价值,具有了无法取代的意义,只因我们若停止了对它的追求,生命便会枯竭而亡,留下的也不过是个行尸走肉的躯壳罢了。

人生有很多活法,各人有各人的答案。爱文字的人,从文字中得到满足,爱旅游的,从旅途中得到快乐,爱登山探险的,从攀爬中获得趣味......无论怎样的方式,唯有前进和闲适,才能扩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如此想来,我应该庆幸自己的幡然醒悟,一切开始都不算晚,在依然美好的年华,还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心雕琢属于自己的生活,让生命呈现出自己喜爱的样子。

此时,正值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窗外的蝉鸣,一声盖过一声,这是它们在为自己的生命尽情欢声高歌。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次的蓄力,只为下一次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