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明代宣德簋式铜炉赏析

簋,读作"诡",是古代汉民族用来盛放熟食的器皿,也可用于作礼器,它流行于商代至东周时期,也是青铜时期标志性器物之一。

一炉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明代宣德簋式铜炉赏析_第1张图片


簋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是用陶土材料制作,青铜时代起改由青铜制作。簋在古代礼仪制度中与鼎成偶数分列,也就是"天子九鼎八簋",并以此从诸候到士大夫类推分列。[周礼·冬官考工记]载:"旊人为簋,实一觳,崇尺。"又[周礼·地官·舍人]中云:"凡祭祀,共盬簋。"这些话较详细地记载了簋在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高贵地位与作用。

一炉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明代宣德簋式铜炉赏析_第2张图片


簋在周代晚期的造型艺术趋于定型化,尤其是古文字的介入使簋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醒目,古文字除少量记载政治事件外,大多数是承平时期世官司世禄的记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一炉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明代宣德簋式铜炉赏析_第3张图片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宣德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一炉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明代宣德簋式铜炉赏析_第4张图片


此炉敞口,双桥耳,鼓腹,下承三足,配铜质如意纹底座,高古淳朴,铜质精良,炉身厚重,栗壳红包浆温润,宝气内蕴。余身无纹,观之沉稳。底“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品相俱佳,实为真品,弥足珍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炉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明代宣德簋式铜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