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11年了你还没有红过半边天|可我们听了你10年,这就是你的成功

2016年年底,郭顶带着他的新专辑《飞行器的执行周期》走进我们视野时,我以为这一回的他,依旧是2005年唱《1985》的那个他,直到听完他的所有新歌。

郭顶变了,准确地说,是他的表达方式变了。

还记得第一次听郭顶是因为校园广播站正好在放他的《1985》,那是一种欢快而又明朗的R&B曲调,以至于每次听到它,能让我想到的全是“终于熬到了饭点”。

没办法,那时一度认为, R&B是学渣的标配。

巧的是,那一年周董也发了新专辑《十一月的肖邦》。我们那儿的广播站很喜欢讨巧,一三五周杰伦,二四《1985》。同样是唱欢快的R&B,大家好像还是更倾向于《浪漫手机》。

即使11年了你还没有红过半边天|可我们听了你10年,这就是你的成功_第1张图片

说到底,广播站的人一定是觉得当时周董比较红,而郭顶,更像是他们在历经大浪淘沙后才找到的,小众但又不失格调的音乐人。

而在我看来,郭顶和周董还是很相似的:除了唱歌都爱咬字不清之外,他们的成长轨迹,好像老早就被人打上了“创作天才”的学霸痕迹。

“周董弹得一手好钢琴,郭顶生于音乐世家,从小耳濡目染。”

同样,在他们早期同名唱片里,大多数歌词多少还带点大男孩式的浮躁。

《龙卷风》里一次次呐喊:

爱情走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我不我不/我不要再想你

多年后的《1985》又一直在重复:

只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你我爱你

我要你告诉我你都知道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当时的广播站会不断地给我们放这类风格的歌。

直到有一天, 我看郭顶给《1985》做出了这样的解释:2005年,我,19岁,录制了第一张同名唱片,我就是这样一个85后,唱歌是我唯一的方式。

即使11年了你还没有红过半边天|可我们听了你10年,这就是你的成功_第2张图片

无论是要对成长有个交代的《1985》,还是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情感磨砺的《不是说好的吗》,怎么唱都是一股说不清又道不明的青春期荷尔蒙。

而这些歌也正好应景地陪伴着我们,从那个浮躁的青春期一路走来,听歌的人,也大可举着失过很多次恋的大旗,在歌里找回想要再谈恋爱的勇气。

后来有一天,我那个同桌跑来告诉我,她又跟隔壁班的某某女生在课间吵翻了,她说:“吵架好像是我与她相处的唯一方式。”

郭顶说,唱歌是唯一,

我同桌说,吵架是唯一,

所以唯一到底有多久?

我只知道,那些说吵架是唯一的女孩,后来都各自找到了更好的伴。而坚持唱歌是唯一的郭顶,却在方大同的记者见面会上,被人强行拉上台扮演方大同的粉丝,并与他合唱。

虽说他们都是2005年出道,都被冠以“别致气质型歌手”称号,但方大同明显比郭顶火。

即使11年了你还没有红过半边天|可我们听了你10年,这就是你的成功_第3张图片

2009年,郭顶又出了一张叫《微微》的专辑,里面还是老腔调,不过《情歌两三首》的咬字确实要比别的歌清晰一点,尽管这张专辑让他拿到了《Surface》品味创新奖最佳音乐创新奖和娱乐星锐榜音乐十大星锐奖,但传唱度远不如方大同的《为你写的歌》广。

有人说,你不如去选秀吧,说不定上个《中国好声音》就火了。而郭顶却莫名其妙地跑去做了幕后,于是我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看到别人又给郭顶打上了“不红”的标签。

这是一种怪象,仿佛一个事物从生产到成品,全程的焦点都该放在如何去证明它有价值,接踵而来的,便是人,人也该成为消费品。

郭顶明显不是一个很好的消费品, 他给刘惜君写《怎么唱情歌》,可我们不太懂他到底爱过几回;他给那英写《那又怎样》,我们好像更能感受到那英的那股倔脾气……

即使11年了你还没有红过半边天|可我们听了你10年,这就是你的成功_第4张图片

一晃而过7年,直到《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以很另类的视角出现在我面前:《把你的外套留在深巷》。它带着不假思索的配乐和有着时空交错感的MV即视感,让我忽然有点晃神,人呐,生来也是奇怪,仿佛嚎啕大哭的机会总是要比开怀大笑多。

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年的歌词都在刻意煽动人的坏情绪,反倒是《把你的外套留在深巷》,它以复古的画面和奇怪俏皮的表达方式呈现在你眼前时,你才终于摆脱了那种一听歌就非要想起前任的错觉。

对于新专辑的诠释,郭顶说,如果你有一个即将返程的飞行器,你期待它会带回什么故事?他的理想是一片《凄美地》,“如果我是一个飞行器,我希望我降落的地方是个‘凄美地’

他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好像只会唱R&B,只会人云亦云地唱情歌的大男孩,他说他要学着不一样,学着变得比以前还要酷,变成一个时空交错的造梦者,在这里,他可以摇身变成一个funk,也可以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摇滚老炮,总之,不装腔作势就好。

果然,人会变,歌也会变得更老辣。

而我对他的喜欢,好像也正在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即使11年了你还没有红过半边天|可我们听了你10年,这就是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