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心态真的可以辅助治疗重疾吗?

乐观的心态真的可以辅助治疗重疾吗?_第1张图片

以前我们总是听说,那些患了绝症的人,如果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再辅以科学治疗,那说不定可以最终战胜病魔,甚至可以完全康复。从科学上来说,这的确有可能会发生,但起作用的可不是什么乐观心态。单纯的乐观态度,虽说短期而言可以快速改善情绪,但长期而言,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那什么是希望感呢?跟乐观又有什么不同?其实啊,希望感包括两种思维特点:

第一个是路径思维,也就是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很多路径来达成目标,有一种“我会找到方法来完成它”的信念。比如很多头脑灵活的人,往往比固执的人更能体会到希望感,这是因为他们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总能发现另一条新的路,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状态。

另一个思维特点叫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能意识到自己能够有效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比如一些商业大佬非常擅长打高尔夫或者户外健身,或者精于书法、音乐。

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些业余爱好上所取得的进步,恰恰能够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效能感。比如健身的时候,他们能感觉到自己对身体的掌控感,甚至是感受到肌肉在跳动。再比如,一些商业大佬在生意上面临挫折,他们往往能够通过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出色表现,找回自我控制的感觉,帮助自己恢复信心和希望。

前面我们提到,希望感不同于乐观。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希望感并非一种简单的情绪和态度,而是一套系统的科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加以提高的。

而乐观呢,如果过了头,往往就变成了盲目乐观,忽视了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就像是鲁迅小说里的 阿Q 一样,虽然他很擅长自我安慰,但长远而言并没有改善自己的处境,这种消极情绪会不断累积最终爆发。而希望感则恰恰相反,它要求我们理性地分析现实处境,检查、纠正自己内心的错误认知,并且针对现实情境做出积极主动的回应。

比如说,哈佛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史蒂芬就通过创造希望感,延长了自己的生命。他在40岁那年被诊断出胃癌,医生说他只能再活8个月。其实从正常人的角度而言,大家都会相信医生的话,而且从经验上看,这也的确符合他这种癌症阶段的平均存活时间。所以正常人自然而然就会感到很绝望。

那这位教授是怎么做的呢?他搜集了大量资料,根据自己的年龄、生活方式、医疗状况等因素来进行评估,他认为自己相对年轻,生活方式比较健康,能够享受到的医疗服务也比较优质,而且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自己安排科学的保养和健身计划,所以他认为自己可以活得更久一些。而最终的结果是,他随后继续生活了20年。

像上面这样的理性分析,一方面帮他纠正了错误认知,因为医生对他的个人情况往往不够了解,仅仅是根据普通人的情况作出一般性的判断,和他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理性分析,他也给自己创造了希望感,改善了心情,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积极注意保养和锻炼,最终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乐观的心态真的可以辅助治疗重疾吗?_第2张图片

其实,像是史蒂芬教授这样创造希望感的方法,对我们非常有用。研究者们基于很多案例,总结出这样一套建立希望感的方法论,一共分为四步:

第一,要找到能够让自己兴奋的事情作为目标;

第二,要明确为了实现目标,有哪些可行的路径;

第三,要进一步去思考,在这些路径上分别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第四,思考如何做,才能够绕过这些困难。

所以,当你下次再次感觉到自己陷入绝望的时候,要明白仅仅保持乐观心态是不够的,你不如也尝试一下这四个步骤,帮助自己建立希望感,让自己重获新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乐观的心态真的可以辅助治疗重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