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真有代际复制吗?

    家庭教育中有代际复制吗?

    ——有!而且无声无息。

    当成年父母意识到时,一定要跳出来,想想,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欲求?想想,自己是否真正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更为独立和契合现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一个是我童年买电子琴。一个是我处理姑娘拿化妆品。

    三十年前,大约二三年级,我很想要个电子琴。那时家里有个十块钱的玩具钢琴,但电子琴更好听,更高档。可以满足我对弹奏的喜好,也满足自己的虚荣。周末在窗口弹琴,悠扬的曲子四下飘扬,非常惬意美好。彼时,家里貌似没有多余的钱。只记得自己跑到老爸跟前,提出买电子琴的要求。他回答我说“要接奶奶过段日子,以后再买。”我很受挫,不知道这算答应了还是没答应?老爸说“你选一个,先让奶奶来,还是先买电子琴。”——这是个非常困难的选择。不知道大人怎么着就把奶奶和电子琴扯到了一起?后来,我很小心很小声很委屈地说“我想买电子琴”。老爸手里一边干着活,一边面无表情的说“知道了。”老妈赶紧把我拉走了。——后来,我有了电子琴,兴高采烈,但心里也仿佛变化了。

    三年前,姑娘大约二三年级,不经同意拿了很多我帮别人代购的化妆品。新品,拆了包装,无法送人。那天,她在奶奶家住。中午我发现后,晚上电话多次暗示她自己主动承认。她不说。第二天,放学接俩,我忍无可忍,继续暗示,姑娘还是不想说。……后来我们去图书馆借书,正好我有一本书搬家时找不到,网上买了一本全新的还到图书馆。我给姑娘讲了我买书还书的经历。姑娘还是想回家再和我说。当她真的把拿走的化妆品摆到我面前时,我问她怎么承担损坏的责任?她不知所措,无言以对。我脑袋“嘭”有根筋响了,问她“妈妈给你两个选择:1,把你的零花钱给我500,算作补偿,我们周末依然回老家看姥姥。2,不用把零花钱给我,周末我们不回去看姥姥,用车票钱600抵消。”当时她才从姥姥家过完暑假,原计划那个周末回去看姥姥。姑娘一声不响,身体僵直。我看她很有压力,拉着她的手,说“不用这么着急给我答案,明天早上再给我说你的选择。”她小兔子一样,扭身冲到卫生间去了。我们如常一样熄灯睡觉。临睡前,姑娘问我“妈妈,你说周末不回去看姥姥,那十一放假我们还回去吗?”我说“十一回去,本来这周末说回去,是为了照顾你想姥姥的心情。这是两件事。”——第二天,姑娘给了我一个意外的她的选择。让我心里非常非常非常震惊:她长大了!我亲生的龙凤宝宝,两个长得不一样了!两个的差异真的真的真的有很大很大差别了!

    后来,在班主任培训的沙龙上提过这个案例。我以我以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来解释这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有老师提醒我,不要试图去考验人性。有老师为我的两难选择教育方法叫好。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为自己的这个事件的处理得意。——但是,在读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突然觉得哪里就不对了,最近读《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更有前所未有的颠覆感!——我仿佛用了自己知晓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试探什么,但是我的直觉直接的教育行为,却和三十年前自己经历的父亲对我的考验一样一样!

    可怕的轮回!可怕的思想!因为,当时的老爸没“看”到我的需求和情感。我也一样没“看”到女儿的需求和情感。她对化妆品的拿取,有好奇,有禁不住的诱惑,有和同龄人分享的希望,有与闺蜜显摆的虚荣需求……很复杂。我没“看”到她的发展变化,每天吃喝拉撒照旧,还以为她依然是个小娃娃,直心眼儿,清澈的小娃娃。自那以后,我不再像以往那样和俩娃相处,尽力发现他们各自的自己。这个过程,心累,也锻炼了为人母的敏感和胸怀。也发现了自己其实未能真正“成年”。原生家庭的很多东西,未经我的主动反思、筛选和沉淀,依然在我为人母后于小家庭中发生无声无息地作用!

    意识到这些“似曾相识”,辨别出当初的潜在动机,我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才开始剥离精神世界中的黏连,在刷清边界。

    所以,培养一个自主性强的儿童,全新的儿童,困难重重。为人父母者,自我觉察力一定要每日每日滋养。不然,很可怕。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中真有代际复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