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读书笔记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发展常常需要经历很多跨越式的转变,这个过程伴随着剧烈的变动和强烈的不安。

就好像,在某些时刻,你发现自己越过了生命中一条神秘的红线,到了某一个你从未到过的新的领域。你熟悉的旧生活已经过去了,而你想要的新生活还没到来,你被留在新旧交替的关口,茫然无措。这就是这一章在讲的,转折期。

人就像某些动物一样,长大到一定程度,它们需要把原有的壳脱掉。

这个脱壳的过程是很痛苦的。那它们为什么要脱壳呢?因为这个旧壳已经限制了它们。如果它们一直背着那个旧壳,就没有办法继续生长。你可以把这个旧壳理解为是旧的工作、旧的关系、旧的习惯。自我的发展,也需要经历很多次这样的脱壳,这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迷茫。但这不是自我的问题,恰恰是自我发展需要经历的道路。

【转折期的三个不同阶段:结束、迷茫、重生】

首先,是结束。结束是以往这一段生活的终结,但不是生活本身的终结,它只是我们顺应变化的过程和必经之路。结束中最重要的是,是脱离。结束的脱离有三个含义:环境的脱离、身份的脱离和目标的脱离。当我们脱离原有的关系和情境时,对身份的困惑,是很普遍的。结束时,脱离的身份越是接近自我定义核心的身份,转变带来的痛苦就越强烈。当我们选择结束的时候,常常意味着,我们同时也放弃了我们曾经坚持的目标。可是换个角度,目标在组织你生活的同时,也会让你的思维变得狭窄,让你只看到和目标相关的部分。常常人们总是没法结束,因为怕疼。而有时候,害怕结束,会让事情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而你也会失去一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结束之后,是迷茫。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结束,不仅是害怕结束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害怕结束之后,那一段空虚和迷茫的时期。这个迷茫怎么来的?人的意义感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目标感;另一个是人际关系。当我们跟原来的关系、原先的身份、原来的目标脱离的时候,我们也暂时失去了产生意义感的土壤。旧的生活已经过去了,而新的生活还没有到来。你被留在一段很特别的意义感的真空里,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会去往哪里。在迷茫期,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发生,它却是重要的。在这段时期,旧的意义,在被慢慢清理掉,那些新的意义,正慢慢长出来。

终于到了重生,就像大病初愈,虽然身体还略有虚弱,但已是另一个自己,完全不同的自己,全新出发。从个体的角度,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心理弹性,说的是我们从灾难和挫折中复原的能力。在我看来,心理弹性的核心,就是培养容纳变化的思维。重生有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偶然和意外,第二个要素,是另起炉灶。先来看偶然和意外,重生故事,经常充满了很多的偶然和意外。可是细细想想,这些偶然和意外里,也包含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必然。就好像从一开始,你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学的每一样本领,都会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用到,你会觉得意外、惊喜,但又觉得必然非你莫属。重生好像一直和你以前的生命经历,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让这一切看起来,像是命中注定。重生的过程就好像,原先你身上存在着很多个自我,其中某个最主要的自我,因为他自身的限制被剥离了,而另一个原来你觉得微不足道的自我,却成长了起来。接下来是另起炉灶。意思就是,你需要跟原先的目标分离干净。既不是想着避开原先的伤痛,也不是想着去弥补损失。只有这样,你才能重新开始。如果不放下原先的东西,你就看不到新的可能性的。放弃并不比坚持容易。它同样很需要勇气。重生的本质是心理结构的重组过程。同时,重生也是人生重组的过程。

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事业、新的自我,我们重新出发,变得更加灵活和坚韧,直到下一次转变的到来。人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转变中,变得深刻而复杂的。

【对自我发展影响最大的三种转变:工作的转折、关系的转折和创伤后的转折】

工作的转折: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Hazel Markus)提出一个关于可能的自我的理论。这个理论说:与所谓的真实自我不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很多可能的自我。而职业转型的过程,就是选择其中一个可能自我,让它跟真实的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那么,一个可能的自我,是怎么从一个念头逐渐成长为一个可能的选择的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个可能的自我是符合你的价值观的。也就是说,它对你有某种特别的吸引力。你对它有某种特别的亲近感。第二个原因,是你需要去尝试它,它只有在实践中,才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如果没有尝试,这个可能的自我就不会有发展。职业转型是一个试错过程,中间有很多的反复和纠结。今天听起来这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当时呢,迈出尝试的每一步,都是对自己心理舒适区的小小的突破。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自我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新的自我和旧的自我在一起共存、竞争,逼迫你做一个选择。而你会不断跟自己讨价还价,拖延做选择的时间。在过渡期,旧有的自我和新的自我还在不断地此消彼长,你会一直处于撕裂的、焦虑的状态,直到某个契机告诉你,你不能再逃避你的选择了。这时候,真正的转变来临了。可是,如果不去响应内心的召唤,在你厌倦却不得不去上班的那一刻,在你半夜醒来的那一刻,在你偶尔失神的那一刻,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因为没有接受人生的挑战,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关系的转变:自我是以关系为载体的,所以,当我们结束一段关系的时候,我们不仅失去了关系中的他,也失去了关系中的那个自我。失去了一段关系,意味着你失去了一个自我。这种失去又不像从一块完整的饼里掰下一个块那么简单,它同时会改变剩余的部分。我们很容易对结束有这样的误解,以为结束了,就是没了,是这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此消失不见了。也许确实,一段关系的结束意味着你再也见不到它了,但是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消失。关系会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我们存在于这段关系中,现在,是这段关系存在于我们心中。当你从失去的关系中重生以后,你就重新获得了这段关系,在你对往事的回忆里,它变成了你内心柔软的角落。

在工作和关系的转折期,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选择的第一个原则,是要想清楚我们究竟做的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很多人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想的并不是经济上的得失。但是他们仍然会用经济选择的模型来思考。可能是因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心理选择会比“我能挣多少钱”这样的经济选择要难一些。因为前一种选择,意味着更多责任,意味着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为自我负责的勇气。选择真正的含义,是要用承担选择的后果来体现的。选择的第二个原则: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外在的环境是决定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环境时,我们就没有在做心理的选择。这时候,你很容易被一种无力感淹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坚定了选择的依据是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风险就不再是决定选择的因素,我们只会从它能否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志向来考虑它。

【创伤后的重建】

成人世界主要有三个隐秘的 “天真的假设”:认为世界是友善的。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控可预测的。这三个基本的假设组成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只要我做一个好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工作,我就能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假设,整个社会都在维护这几个假设。我们有一个错觉,这些苦难好像离我们都很远。所以当有一天真的有灾难来临的时候,支撑我们生活的基本假设坍塌了,我们一下子会陷入到不知所措当中。在创伤中,关于世界的一些天真的信念坍塌了。可是,就像一所不牢靠的房子,它坍塌了以后,建造房子的砖头却还在,我们就用这些砖头,建起了新的,更牢固的房子。我们的经历,尤其是一些困难的经历,会永久地改变一个人。就像在暴风雨里受伤的树,身形可能会被永久地改变,也会留下很多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上还能慢慢长出新的枝条,我们也会从创伤中发展出新的意义。

意义感来源于人生故事。麦克亚当斯说,我们在不停地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编制成一个前后连贯、生动的个人故事。而人生故事,是我们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最重要的特质,也是人格最重要的因素。故事还影响了我们怎么看待现在,怎么预测将来。

从故事的角度,我们就能够理解,逆境或者创伤究竟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答案是,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故事。麦克亚当斯说,面对挫折,我们通常会有两类故事。一类,是“挽救式”的故事。如果你心里的故事是这样一种挽救式的故事,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你自然就会预测,你会逐渐走出困境,从中学习到你需要的人生智慧。这个故事原型会启动你的行动。另一类,是“污染式”的故事。如果你心里的故事是这种污染式的故事,当你在顺境的时候,你就会担心好日子长不了,会有糟糕的事情来终结这一切,所以不敢好好享受。怎么从污染式的故事变成挽救式的故事呢?故事并不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也没法根据它是否有好处来随意捏造故事。但是,我们可以重新赋予故事的意义,把它变成另一个故事。

【英雄之旅】

英雄故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程。在英雄故事的最开始,你会听到一些召唤,就像你在工作或关系中觉得疲惫时,偶尔在心里升起的关于改变的念头。最终,你克服了对变化的恐惧,决定顺应这些召唤,勇敢上路,你投入了这个召唤。从投入召唤开始,你就进入了故事的第二个阶段:启蒙。如果启程的阶段意味着你从日常的生活中离开,启蒙的阶段则是你在一个超自然的世界中冒险,并获得成长的过程。你会发现,你原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在这个新世界都派不上用场了。你必须学习新的思维和习惯模式。同时,跨越门槛也意味着,就算你想回去,你也回不到原来的地方了。你必须勇往直前,去寻找出路。在跟恶魔的斗争中,自我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可以说,这时候的你,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你。于是英雄故事到了第三个阶段:回归。在这个阶段,英雄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他要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把他在旅程中学到的东西分享给那些等待出发的人。如果别人愿意,他也会在别人的旅程里,变成一个新的守护者。故事是一个中介,它告诉我们会经历什么样的转变,现在正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最终会往哪个方向走。英雄故事的本质,不是战斗,也不是英勇的行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自我转变和自我发现的旅程。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太把它们当做故事,才没有听到这些故事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是什么。

没有什么路是一定的,重要的是,我们在借着走这些路,修炼我们自己,发现我们自己。就像坎贝尔说的,所有这些英雄之旅,说到底,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旅程。

这一章给我的启发很大,让我迫不及待,要回顾自己的人生故事,要感受自己内心的召唤,来期盼自己的未来。人生苦短,自我修炼,拥抱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