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莆田娃“悲惨”童年背后的美食支撑:之一

当我告诉小伙伴们,我曾经小学5个年级转过4个学校,他们都惊呆的。是的,我就是中国吉普赛人——莆田人的后代啊!

我小学4年级转学到的山东,后来开始了居有定所的生活,为什么呢?因为从那时起,我跟爹妈生活在一起了。之前的几年我都寄住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姑小姑家,小时候不觉得,现在回想一下,对于童年的我,貌似有点惨呢,而且,我发育出现在看来比较健全的身心,也着实不易。毕竟,在我心灵深处,不在父母身边的小时候曾经出过一次车祸以及预谋过离家出走的。

也许支撑我度过这“悲惨”童年的,是有一票老家美食给我做心灵支撑,严重导致我成长地如此“茁壮”和“健全”。

之一:海蛎饼和葱油饼。海蛎饼莆田话叫俄mia,葱油饼叫蚕mian。在我的记忆中,海蛎饼和葱油饼是同等地位的好兄弟,也是我最爱的街边小吃。海蛎饼内涵丰富,由新鲜海蛎子,瘦肉,地瓜粉,葱或青蒜调成面糊后炸制,形状一般为梅花形。葱油饼就简单多了,只有葱头地瓜粉调和炸制,可是味道并不简单。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这俩兄弟的翻牌率是各占一半的。


图片发自App


之二:卤面

卤面应该是最爱的家庭主食,一般逢年节才会做一盆卤面,那时候总能满足的吃上几碗。卤面也是内涵丰富,用瘦肉,海蛎,香菇,蛏干,干贝,胡萝卜,菜花,青蒜等各种相互独立却不相互争抢原料符合成独特的味道,还有混合的葱头油,衬托出面条的劲道爽滑和丰富味道。想想都得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图片发自App


之三:炒米粉

米粉,也叫兴化粉,是一种大米做的比粉丝还细,但口感粗糙干燥的米粉。小时候常吃的做法是炒的,混合大头菜洋葱胡萝卜肉丝等炒制,怎样保持口感不太干又不是汤面的即视感,是一个功夫活儿。

之四:炝肉

也叫肉片汤,是瘦猪肉或五花肉片裹薄地瓜粉,滑入海蛎汤中,内中还有菜花,出锅前点上葱头油,再放些香菜提味儿,别提有多鲜亮了。薄肉片每次都被第一时间消灭光光,滑嫩入味儿让人回味无穷。


记一个莆田娃“悲惨”童年背后的美食支撑:之一_第1张图片
来自网络

之五:扁食

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馄饨”。但是老家“馄饨”的不同在于,馄饨皮非常的薄薄薄啊,馅儿就是猪肉靡虾皮小葱馅,倒没什么特别。煮馄饨的水有时候会有猪骨汤,煮熟出锅前照样点上葱头油。这个特浓郁家乡味儿的扁食,即使是汤汁,也会被我消灭个精光,这是北方的大馄饨无以比拟的。


记一个莆田娃“悲惨”童年背后的美食支撑:之一_第2张图片
来自网络

之六:炒菜花

这可真不算是个地方美食,不过这里的菜花是我记忆深处关于菜花的原始模样,因为吃的菜花都是外婆种的,带着爱和接地气的香甜。松散的花,细直的梗,绿绿的叶,经过葱油炝炒,烹出简单却又口味不凡的美味。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一个莆田娃“悲惨”童年背后的美食支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