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白衣天使”

                                郭 毅

        在禁毒战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身穿白大褂,没有手持手术刀,但他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这是一群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他们可能是警察,可能是禁毒社工,也可能是禁毒志愿者,还可能是辅警,但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他们都有一颗“医者仁心”。

        禁毒工作说到底是打击、预防,打击是事后惩戒,预防是关口前移,二者不可偏废。从“预防大于诊疗”的角度,毒品预防工作可谓是第一道防线,从毒品的危害程度——一朝吸毒终身戒毒来说,毒品预防善莫大焉,至关重要!

        从事禁毒工作15年来,笔者所接触的无外乎两大群体,一类说简单点就是禁毒的人,另一类群体就是吸毒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对立面,是水火不容的!然而,从禁毒工作的大局,从国家禁毒工作的大政方针来看,他们必须相融相生,禁毒人因吸毒人而存在,禁毒人必须拉吸毒人脱离苦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他本来的角色,否则禁毒人他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稍懂毒品知识人就知道,毒品有极强的顽固性,一旦成瘾,戒断的难度很大,这不仅仅是指传统毒品,而第二代毒品合成毒品、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除第一代毒品难以戒断外,对人体特别是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更何况许多吸毒者,是以三代毒品叠加吸食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的禁毒工作者们,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耐心、爱心来拯救他们。

        从事禁毒工作这么些年来,亲眼目睹吸毒者对家庭、社会危害的事例不胜枚举,而四五年前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采访的经历,至今回想起来依然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小超是一名来自广东省河源市的自愿戒毒者,因为多年吸食冰毒等对大脑的伤害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幻听、幻疑,家人在多方打听后,将其送到了天剑社区“魔戒大院”进行自愿戒毒,考虑到其涉毒比较有典型性,社区书记张国庆向笔者推荐了小超。

      采访在“魔戒大院”的小超的病房内进行,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笔者进入了小超的病房,还没等笔者介绍自己的身份,小超那双犀利中带着阴森的眼神就像匕首一样,投射过来。好在笔者是特警出身,加之多年来一直与这样一个群体打交道,早有心理准备,尽管这样,采访过程中,小超反常的举动依然让笔者度日如年。

        为了让小超能够自由地袒露心声,笔者支开了陪同的工作人员。这样,小超房间里就剩下他和笔者二人。此时的小超依然是那双警惕的眼睛,盯着笔者对话时,他突然起身,把房间里的窗帘拉上了,房间一下子变得黑暗起来,房间瞬里充满着紧张的气氛。笔者赶紧把房间的灯打开,此时的小超在房间里来回地镀步,边镀步眼睛边死死地盯着笔者,没有一刻停下来的意思,他还不时到窗帘外,扒开窗帘缝隙向外张望,嘴里还自言自语说:我就知道,你一直跟着我……

        此次的笔者感觉到了莫名的危险存在,有一种要快速逃离的冲动。

        笔者马上结束了采访,从小超的房间里快速冲出来,后来对陪他来长沙戒毒的舅舅进行了采访,从其舅舅那里了解到,多年吸食冰毒对小超的伤害非常严重,小超的父亲虽说是一名警察,但对自己的孩子仍然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小超吸毒成瘾后,不仅在自己的家四周都安上了监控,因为他总叫嚷着有人要害他,有人要杀他,还一直跟踪他,而且家里来了什么客人,小超还始终在客人面前走来走去,一双敌视的眼神神恶煞地盯着对方,根本不考虑客人的感受。客人见此,也根本没法在他家里待,慢慢地就没有人愿意到他家去。

        小超怕光、怕所有明亮的东西,他自我感觉好像唯有在黑暗中,才有一丝的安全感。在万般无奈之下,他的父母才将其送到了湖南长沙进行戒毒……

        像小超这样的吸毒成瘾人员,在全国1400余名吸毒人员中,不在少数,而这些吸毒人员的回归,都离不开我们的禁毒工作者,给予他们最真诚、有爱的帮教和专业的矫治,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殊的“白衣天使”们,所从事的是一项居功至伟的工作,这也是笔者出版此书的意义所在。

        致敬他们,是为向崇高的膜拜!

(此文为《毒赎》所作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礼赞“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