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愿景”——“学习共同体”两日实践记

有幸听说了“学习共同体”,有幸阅读了《教师的挑战》,有幸参与了学校的讨论,自从周二晚间总结完《诚实,理想课堂的根基》一文我这课骚动的心更加不安起来。我对书中描述了上课情景异常向往。于是,向来不是行动派的我,也想“敏于行而惜于言”一次,开启自己的教学探索。

正如讨论时,我说的那样书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词语是“诚实”,所以我决定诚实的对待这次探索。

从诚实开始,从尊重开始。

第一次授课

周三上午踏进教室,我笑着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老师要换一种上课的样子了。”下面39张小脸带着惊奇的神情转向我。我没有说太多,就开始指挥孩子们搬课座椅。倒“U”字型,很快就摆好了。教室太小,看起来挤挤的。我有些许的紧张。孩子们带着疑惑的表情看着我,等待我的进一步指示。

不知道为什么,对倒“U”字型一知半解的我当时大脑里就想到了“诚实”、“尊重”。我拉过前排的空课桌椅,撑着它一脸正经的对孩子们说:“以后这就是我的位子,我就坐这上课”。语罢,我就坐了下来。

哄堂大笑,些许的孩子甚至捂上了自己的嘴。我看着他们,应该是带着笑意的。他们惯例的止住了笑。我拌了拌手说(太紧张):“我很欣赏你们的笑,你们认可我跟你们坐在一起了。”

小婧举起了手,她是个大胆的女孩,前段时间为了备战田径比赛刚摔伤了脚,一直在休养。看到我示意,她扶着课桌站了起来一脸抑制不住的笑意道:“老师,我觉得这样的你好矮。”又是一场大笑。“是啊,这样才公平啊,以前都是老师站着,很不公平的,你们都坐着,我尊重你们,你们也要尊重我呀。”说完这段话我的紧张感荡然无存。我想到了自己要干什么,蓦然的就更有信心了。孩子们止住了笑。我们开始上课。

其实,我对“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法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认识。不过按着书中来,营造合作学习的气氛肯定没有错。这天,我们上的是《草原》,我告诉孩子们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给身边的人听。一会要展示给大家听。

孩子们开始了朗读,各式各样的,各种音调的。可能他们也很新奇,很兴奋。读的很畅快。尤其是坐在我手边的小洋,他是上课很不喜欢听讲的那种。今天读的很认真,很细致,声音洪亮。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我没有示意,一些孩子开始偷偷的看我,另一些孩子还在捧着书认认真真的听。我想要示意停止,但想到佐藤教授书中说的等待,我熬住了。

等待是一种煎熬,其实她也是一种享受。原来给予学生时间是这么美好的一件事。可是,我做的并不完美,我的等待眼神让孩子们停了下来。开始朗读了,依然是小婧第一个站起来读的,她读的很柔美。我发动孩子们讨论小婧的朗读,小琦站起来了,小非站起来了。她们评论了柔美,评论了文字,有赞赏,有批评。属于孩子自己的语言,我第一次发现我班上的孩子们不是他们说的那么闷。

提问环节开始了,小琦提出的“满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下子就凹现了中心问题。在我觉得很容易的问题,孩子们不会。讨论开始了,我的“串联”作用得到了启动。当解决这个问题时,我想起来问坐在身边的小俊,他是班里的边缘儿童。他说他不会,我发动孩子们去给小俊解释,七八个孩子踊跃发言,最终在小俊“懂了”的话语中结束了讨论。孩子们的语言比我丰富,举的例子更加容易让小俊理解。他们用“小俊和小乐”的关系来形容“蒙汉”,用“王者荣耀”中的结束来形容“斜阳下的离别”。我倍感自得。调整座位花了些时间,下课了。我给孩子们布置了找寻书中“矛盾”语句的中心问题就愉快的结束了第一次课。

下午补差的时候,我跟孩子们提到“倾听”、“记录”和“帮助”。

晚间的总结

晚上,我继续阅读《教师的挑战》,并结合网络上佐藤学教授的一些主题帖反思今天的课堂。这里,不得不说郭建珍老师推送的“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理想追求”一文带给我很多思考。郭老师的授课我没有去现场,不过她给了我视频,上班的缘故,只能断断续续的看,还未看完。我抱着品好酒的心态慢慢品尝。我总结自己今天的课堂,寻求破解之道。我觉得自己今天的课堂缺乏中心问题,缺乏真实的诚实的“倾听”,缺乏更为明确的感情纽带、群组关系。带着这些思考进入了梦乡。

第二次授课

今天是两节连在一起的语文课,早早的孩子们就拉好了桌子。我没有一下子就进入讨论环节,而是结合自己前一天晚上的阅读给孩子们分组。我提议孩子们自由分组,建议他们考虑性别、性格、责任心、活跃度。孩子们的热情异乎寻常。他们积极寻求自己的伙伴,小洋、小俊、小乐这三个“问题儿童”都有了组别,我留心观看,都是性格好、乐助人的娃。我颇为自得。

有别于前一天的紧张,今天的我显得游刃有余。因为昨晚的阅读和总结。没有进入正式的授课环节。孩子们讨论组别、组名、规则就很自然的进入了讨论。好似“学习共同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孩子们好似忘记了我的存在,热心于制定自己的组规。我没有失落,反有种旁观的意趣。看着他们一个个讨论,我不自觉离开了座位,走入他们身边,倾听他们的语言。小涵和小涛为了组名争的很厉害,小涵执着于她所爱的“易烊千玺”,小涛强调创组的目的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组内的另一人小玉满脸笑容的倾听着,最终她也支持小涛的建议。小涵没有如以往说输了那般沮丧,而是摸摸头喃喃自语道:“也是的,学习嘛,萤火虫也不错。”一个个的组名迸发,一个个名词展现。他们有了组织员、记录员、发言人。从未发现他们这般的厉害,这般的细致。自然而然的正式授课开始,较之第一课时,发言的人多了,倾听的人多了。本是我讲一节课的内容,在浪费15分钟分组的情况下依然顺利完成了。

在我总结后宣布下一节作文课继续授课时,孩子们发出了“作文课怎么互帮互助”的疑问。我告诉他们作文也是可以合作的,写作可以看为一场资料的整理盛宴。

授课开始了,我们学的是《家乡的特色产物》,文中举的例子是“银杏树”。我让孩子们细心看课本,他们很快指出了书上是从“生长周期、生长过程、作用和典故”几方面介绍银杏的。小勇说:“老师,我们可以组内风头收集资料的,一人智短,我们皮匠组会第一个做好的。”他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常以“智强”自认。我幸喜于他的发言,其他的孩子就如同黑夜中看到一盏灯一般,迅速找到了方向。他们自觉的开始了讨论,我发现自己能做的就是向个外人一样插入他们的组发言。讨论一直持续到下课,铃声响后,他们意犹未尽的看着我。这是我有史以来上的最轻松的作文课,当然还没有出效果。我给孩子们留下了250字以上的讨论资料整理任务,他们纷纷表示字数过少,我只能笑而不语。

下班漫长的路程到家后,吃完晚饭,看到孩子们正在班级QQ群里面讨论第17课《麋鹿》的中心提问,我放下了自己准备做的其他事情,提笔记下了这些文字。不管以后怎样,这时的我们是想尝试的,我告诉自己这样的上课方式我要持续到他们离开这所学校,尽管心里忐忑与毕业考试。这时的我想说:“我想试试,不会有悔!”这是属于我的“愿景”!

2017年11月16晚速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愿景”——“学习共同体”两日实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