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0 《东京一年》杂感

01

今天刚好看完了一本书,《东京一年》。但如果写读后感,实在不知从何下手。电影总有个主题,而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家的挣扎和思考,它的内容过于庞杂,给我的冲击像一场扎实的大雨,每一滴都打到我,却很难说清哪一滴打到我哪里。

42/70 《东京一年》杂感_第1张图片
蒋方舟
02

之所以去看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对蒋方舟的采访。她说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完全地接受自己,坦诚自己,忠于自己,没有任何修饰,也不费心隐藏。这本书想要传达的,并不是她的文化观察、更不是在异国的生活体验,而是对自己完全的坦诚。

她说自己不是取悦读者的作者。她不写畅销书,如果有一天她的书,卖到了几百万册,她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虚荣和功利。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我所写,想让更多的人喜欢我所书。获得了几个赞许之后,一心想着明天该写些什么,能获得更多肯定。又坚持不愿意追热点,不“趋炎附势”,不愿意做更多讨喜的事。

全书正文,没有任何标题,仅以日期替代。却吸引我一篇一篇地读下去。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很想知道是为什么。所以我会再看一遍。

我写作的时候会陷入一种纠结的难受状态,不知要如何表达自己。有时想要缓解这种沉重阴郁的感觉,转而去做其他的事,又怕写作的灵感会随着沉重的减轻而消失殆尽。

我非常羡慕和好奇,这位和我差不到多大的女孩,是如何能够如此这般轻松地,把一些感觉精准地铺描在纸上。

03
天开始阴了,心情稍微有点不好,觉得之前饱满的精神状态如同充满气的气球,稍微戳破一个口子就会全部泄气。从咖啡馆的窗户看到里面的人暖和又开心,觉得自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                    ——《东京一年》

我也常常会有这种感觉,明明前一刻非常振奋积极,后一秒却万念俱灰。走在路上,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丰盈的故事,用力的悲喜,而只有我孤立在这所有的故事之外,我听或者走都不影响那些故事的进行,心中一片荒凉。确实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也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寂寞。

我还很喜欢,从唐招提寺引出的相关故事。命运这个词只是人们的主观臆想,造化并不想弄人,它只是造,不管不顾。

鉴真的弟子中有辩才的人不少,但都讲不好日本话,只有天资平庸且讷于表达的普照自告奋勇。激烈的辩经中,普照竟逼得布衣高僧哑口无言。在等待对方回应时,讲堂静得如水底一般,这时,坐在微暗堂内稍稍仰头的普照眼前,忽然浮现出客死他乡的荣睿的面影。                      普照不是一个人,他代替旧日聪颖的同学少年辩经,他代替软弱放弃佛法的少年成长,他代替追求自我而放弃使命的少年完成了曾经的誓言。                        ———《东京一年》

阅读其实是一种投射,自我的投射。我不自觉又想到自己。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另外一个人,在完成我想要完成的事?在我不长的现有的人生经历当中,有多少次不如意,不小心就让别人代替了自己,走向那条自己想要走的路。不论你如何唏嘘、如何遗憾,没有人能够处理你的申诉。

天地不仁,万物刍狗。



无戒365日更挑战营第二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42/70 《东京一年》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