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参加工作曾做过几年的招生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工作,招生就业侧重点主要是考察校企合作单位与学生就业安置。
每到学生毕业季,企业人事部门的电话便络绎不绝的打过来,更有甚者,企业的班车提前一周在校园等候,生怕错过了用工期。这样火爆的场面其实我既爱又恨,爱的是企业对用工的需求,恨得是学生们的怒其不争。中职毕业生就职其实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我十分清楚,要想达到理想状态,还需要从学生自身抓起。
然而,一次次的优秀毕业生励志报告会,一次次的企业家进校园,即使这样的活动轮番开展,每轮活动过后,学生的心得仍是只言片语,进取心的调动仍然是收效甚微。
学生就业安置,学校的做法是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在学生毕业前,学校把合作企业的用工需求、薪资待遇等详细情况多渠道的介绍给每位学生,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等等,选择理想状态的企业,企业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进行招聘面试,学生与用工单位实现双向选择。学生入职前,学校为学生购买实习保险,召集入职学生家长会,确保家长掌握孩子去向,并对孩子入职期间的管理进行责任明确,家校双方签订学生就业协议书,实现学生管理无缝隙对接。
但有些同学对于入职企业的选择存在着盲目性、从众心理严重影响着自身的判断与抉择。如此心境下,目标与期望值没有正确定位,在入职后就会出现心理落差,谩骂、离职等极端行为展现,每当看到学生自暴自弃,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2
许多人的一生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随波逐流,从众心理占据着他们的思想,不能对自己的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总觉得适合大多数的也是适合自己的,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现象更甚。
学生从出生开始,他们的身旁就立了一根看不见的棍棒。这根棍棒由于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促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离了人生轨道,它在年少时由家长挥舞,在成年转交到自己手里时,却出现了失之千里的诟病:爱慕虚荣、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性格倔强、游戏人生、责任心不强、缺乏诚信……,生怕在和别人的攀比中落了下风。
众多弱点的孩子汇聚在一起,他们的弱点有些十分致命,老师很难获得职业的幸福感。最直接的表象,就是孩子爱冲动,缺乏自我管控能力,孩子们输不起。
记得上一周周日,我正骑车朝学校赶,准备召开系部班主任会议,行至半路时接到一位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告诉我班级两个学生打闹期间,一个学生的手被玻璃划伤,说很严重,问我如何处理。我立即告知迅速拨打120,让通知家长到医院等候,然后安排学生分管主任及班主任及时到医院接待家长,我紧赶至学校门口问了一下门卫,门卫告知学生已被120接走。我赶到公寓楼找到该班级学生宿舍,找到当事的几位学生了解了事情的缘由。起因是:周末学生返校后,同学甲到同学乙宿舍玩,没事躺在床上玩手机,同学乙在宿舍洗头,洗头后同学乙将手上的水向同学甲身上抖,同学甲起初也没在意,总觉得就是同学间的调皮举动,但同学乙仍旧没有停止,同学甲便翻身起床到同学乙的洗头盆中也抄起水向同学乙身上洒,同学乙觉得水洒的多了,感觉吃了亏,便弯腰抄起水盆,同学甲见状便跑回隔壁自身宿舍关了门,同学乙没有泼到,然后用脚用力打开一扇门缝,仍然没有泼到同学甲,便用手使劲砸向了门上的玻璃,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不计后果、意气用事、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例子经历过两次。这位学生性格倔强、脾气更是暴躁,街舞社团活动中让他担当主角,做一个他原本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后空翻,结果他就是不做,辅导老师便与其进行思想交流,学生觉得老师与他叫板,说不上了,便摔门而去。辅导老师便与其他社员赶出去拉着防止私自离校,学生便暴跳如雷,扬言要跳楼。学生的这种举动老师更不能松懈,期间又过来几位老师极力拉着防止出现意外,在拉扯的过程中学生的衣服被撕开(老师花钱重新购买了一件同款)。与其家长沟通,家长说不管,孩子想咋办就咋办,然后便挂断了电话!原本系部了解到学生是单身家庭,其父亲嗜酒如命,没想到结果竟变得如此棘手。学生在校,学校不能不管,在心理教师的疏导下学生渐渐平静下来。不料时间不久后的一天,该生由于课堂上的一点琐事又发起火,对着消防安全门就是狠狠的一拳,回到宿舍又掏碎了玻璃,手腕鲜血直冒。到医院拍片检查,手指骨折,手腕缝了好几针。
老师并非神仙,无法占卜孩子们的未来。但问题学生的背后肯定有问题家长。如果冲动、自暴自弃在孩子心中继续霸占如此重要的地位,想必愤恨与悔恨注定会成为他一生的主题。
3
我一直希望学生能按照学校及系部的要求履行学生职责。实际上,系部每安排一次活动,每做一次检查,你的幸福感就会降低一次。有句名言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心理预期越高,在事情做完后,你就越倾向于“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幸福感便会越低。
系部贯彻“诚信”二字。经过两年多收效还是比较大的,打架斗殴的现象几乎绝迹,吸烟的现象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整体呈现良好势头。但每次看到学生桌椅板凳、工位没认真规整,书籍簿本随性的放在桌面上,座位旁纸屑遍地,上课打盹睡觉、两休不按时休息玩手机等等坏习惯展现出来,尤其是不认真听课,不进行实操训练,又会不自觉的生气,平添一些烦恼。总觉得孩子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应该能明事理、辨是非,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几次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谈心,问起学生的人生打算,基本都有目标,缺乏的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去拼搏的那份毅力与坚持。学生缺乏信心的同时便会产生自暴自弃,学生输就输在这方面。
反观那些毕业后做出一番成就的学生,他们上学时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他们会为了实现目标,把中间的各种障碍想办法克服掉,有一颗努力拼搏的上进心。
毕竟,努力与付出,决定一个人能飞多高;对于失败的承受与接纳,决定你被摔的有多狠。
从教这么多年,学生缺乏活出自信的决心,缺乏活出个人样来证明给他人看的毅力!自身要有足够的内动力,否则,神仙也无能为力。如此决绝,却又如此悲凉。
500年前的心理大师王阳明告诉我们,抛开他人的影响,学会聆听灵魂深处跃然而起的声音。遵循本心,这是所有人都不该忽视的一项技能,值得我们终其一生去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