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

文丨荼蘼

回顾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主配角的戏份划分似乎正在变得模糊化。从《甄嬛传》中的甄嬛与华妃、《古剑奇谭》里的晴雪与襄铃,再到《青云志》中的碧瑶与陆雪琪、《琅琊榜》里的梅长苏与靖王等。

这些作品中配角戏份的出彩与加重,在带来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负面的声音。比如《老九门》中配角陈皮、霍三娘的戏份比陈伟霆、赵丽颖饰演的男女主还多、《夏至未至》后期剧情中配角戏份多过主角、《楚乔传》里男二重头戏多过男主,被网友调侃为“燕洵传”。

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_第1张图片

直至今年《凤囚凰》里配角们戏份多得让主角们的粉丝非常闹心,《独孤天下》中配角锋芒太强以至于男女主存在感稍弱,《香蜜沉沉烬如霜》与《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因配角戏份增多、剧集注水而导致整部剧烂尾崩盘等等作品事件的集中爆发,最终将“主配角戏份模糊化”这一现象,彻底“明面化”。为何近年来影视剧中主配角的戏份划分越来越模糊化?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配角戏份增多的原因为何?

纵观近年来出现这一现象的作品,笔者总结出以下五点原因:

1.遵循剧本设定,双男主、双女主的属性如此。比如《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与《镇魂》两部作品,前者引争议主要因原著的设定并非如此,而后者却成为双男主作品的成功楷模。

2.主角档期不够业务繁忙。轧戏轮组、转拍广告、参加商业活动等,没有足够的时间留在剧组兢兢业业拍戏。

3.演员的番位之争。典型案例非《青云志》莫属,在原著《诛仙》里关于碧瑶和陆雪琪的番位之争,在两波原著粉中早已撕得不可开交。多年口舌之战未果,如今顺移到电视剧也是意料之中。电视剧宣传前期一直是赵丽颖为女一号,后来在公布的番位里却变成了杨紫。

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_第2张图片

一边是出品公司欢瑞要力捧的小花杨紫,一边是因《花千骨》而晋升当红流量女星的赵丽颖。总之为了两边都不得罪,编剧当然要两碗水端平,所以两位女主的剧情改编的面目全非又如何,戏份不相上下就好。不过“番位之争”的话题,确实为作品带来了不少关注度。

4.制片方、投资商为捧旗下新人给足配角戏份。在每集不到1小时的戏份里,当辅线的戏份多了,自然要尽可能的压缩主角的戏份。比如《凤囚凰》中女二号白鹿乃于正公司旗下艺人,一人分饰两角的角色霍璇和乐蕴出场后,一整集四五十分钟的戏份里她占了二三十分钟,而男女主角同框的戏份不过寥寥几分钟,甚至有些时候只活在了预告里。

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_第3张图片

5.出于片方利益考虑,增加配角戏份加长集数。在按集数算钱的剧集播放权售卖市场下,当然是集数越多赚得越多。在《2017年12月全国电视剧月报备案通报》中,已播的《香蜜沉沉烬如霜》由开始的50集变更为60集,最终实际播出63集;而《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由30集变更为58集,最终实际播出50集。在备受关注并未播出的剧集里,《三生三世枕上书》显示由25集变更为60集、《霍去病》由70集变更为92集。从剧集集数变更频繁的状态中,可见制作方对这一举动的常规性。

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

俗话说“存在即合理”,既然配角戏份增多有如此多的缘由,那么它的存在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1.互相成就下的利好影响:势均力敌的主配角,成就一出精彩绝伦的戏剧故事。

“没有优质绿叶的衬托,又怎能体现出鲜花的艳丽”,一个好作品需要每个人物互相成就而成。《琅琊榜》中除了梅长苏这一条主故事线外,以靖王为主的辅线也备受观众关注。剧中配角人物与辅故事线带来的戏剧冲突,让整个作品变得更精彩成熟。

同时,在一部以权谋或商战为主的影视剧里,正反派的实力唯有旗鼓相当,才不会沦为“玛丽苏、杰克苏”等智商弱化的“悬浮”作品。比如《独孤天下》中霸道太师宇文护与腹黑大姐独孤般若这对“半壶CP”的相爱相杀般,它们不仅为整部剧带来了大半流量,也让观众看到了一出“棋逢对手”的爱情故事。

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_第4张图片

笔者认为,这部剧最大的问题不在“配角太抢眼”,只怪“主角人设不够好看”,而它也成为“配角翻身做主人”的经典案例。大家都说配角能火是因为演员演技好,可换言之,倘若这个配角不出彩,恐怕这部剧连热度都会没有,又何谈“剧捧人”。演员与角色之间是需要互相成就的,同理主配角间也一样需要势均力敌,这出故事才会精彩。

2.粉丝开撕剧组、矫枉过正后的坏影响:剧集口碑下滑,直至崩塌

前有《老九门》中针对男女主角的戏份少得可怜,尤其是赵丽颖饰演的女主角的戏份,出场晚戏份少,一集上线几分钟的状况,引起粉丝的极度不满,直接开启只看男女主互动的cut模式。

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_第5张图片

后有《夏至未至》后期剧情里,男女二号、女三号、女四号的戏份都比男女主角要多。对此,陈学冬全球后援会在微博发声明称不再对该剧进行宣传和关注;女主角郑爽的粉丝则大量聚集在剧组官博底下讨说法。

再到今年,令人最惋惜的作品《香蜜沉沉烬如霜》和《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前者在后期剧集注水这件事上,编剧回应说是因为制片方将原本36集的电视剧要求延长到63集所致,于是我们看到了后期配角戏份多过主角的故事。不管真相如何,总之结果都是两败俱伤,不仅伤了演员伤观众,更让一部好作品在成为爆款的路上做了急刹。

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_第6张图片

如果说前者是为了利益,那么后者就是为了凸显现实主义题材下的“矫枉过正”。作为一部都市商战剧,按理说在《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里爱情应该是辅线、商战才是主线。前面笔者说过,一部作品里正反派的实力唯有旗鼓相当,才对得起“商战”两个字。

本该是一部30集的小体量“言情剧”,为了贴合现实主义题材,硬生生填充为50集的“商战剧”。只可惜这20集的剧情,填补错了方向。倘若继续用在凸显配角们事业上的“斗智”方面,不仅贴合了题材,还充实了配角的人设。反之,增加配角们情感线上的剧情,不仅会让该剧离“现实主义”越来越远,还败坏了观众对这部剧前期存在的所有好感,直至剧集烂尾。

总结

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因素,以上例举的五点原因皆属负面,似乎显得影视行业市场过于消极了些。怀揣着对创作的肯定,笔者认为:配角戏份的增多,或许也是一种进步的体现,是群像剧的成功影响下对角色塑造立体化的进步。

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_第7张图片

从《伪装者》《欢乐颂》到《人民的名义》《琅琊榜》,这些剧集都共同具备同一要素——群像色彩。随着这些作品的爆火,这一元素也开始逐渐兴起于近两年的各类型作品中。比如:“青年群像”的励志偶像剧《夏至未至》《浪花一朵朵》《归去来》《泡沫之夏》《甜蜜暴击》等;“都市女性群像”的大女主剧《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等。

如今,配角戏份增多,造成的影响虽然大多为负面的声音,但仍希望创作者们是抱着将作品变得更成熟、更多元立体的心态而出发。只是如何调配好“戏份”这个度,不是简单的学习“群像感”就能一蹴而就的,还需继续苦心专研。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10部剧集中主配角戏份“模糊化”带来的阴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