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与孙子兵法

官渡之战与孙子兵法

        建安200年,袁绍兵至黎阳,以颜良为为先锋,攻打白马县,官渡之战始。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以三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并奠定曹操中原霸主的地位。在官渡之战各个阶段,曹操的战略部署有意或无意的符合了孙子兵法的指导。现在我以曹操视角,按交锋、相持、转折和决战四个阶段,看看曹操在各个阶段是如何运用孙子兵法的。


官渡之战与孙子兵法_第1张图片

交锋: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会听从调动;给敌人诱饵,敌人必定会上钩来取。“示形动敌”是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整个站前部署及交锋阶段,示形动敌,诱敌深入是曹操的主要战略。

         战前,曹操刚刚平定徐州,稳定关中地区,赶走了刘备,取得短暂的稳定。拥天子据许都,四周强调环绕。南有孙策、刘表,北有袁绍,西边有张鲁,青徐沿海尚不稳定。四战之地,稍有不慎,会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所以,在曹操前进的路上,袁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敌人。而袁绍,灭掉公孙瓒,一统大河以北,南下一统中原第一个障碍也是曹操。袁曹对比上,袁绍是掌握全面的主动的。袁绍四世三公,经营河北多年,兵多将广,内部稳定,可战可缓。曹操却等不得,曹处四战之地,局势瞬息万变,必须要在内部相对稳定的情况对袁绍开战。曹操无力征伐袁绍,亦无力阻敌于大河以北,只好诱使袁绍南征,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以不可攻也。

        曹操诱敌的第一步,命刘延领少数兵马驻守白马。刘延乃是文官,在曹操阵营中不过籍籍无名之辈。河北众将早有藐视之心,好战者无不要杀将过去。官渡初始,颜良领先锋攻白马。诚如曹操所担心,命刘延撤出白马,进一步诱敌,但白马军兵甚少,诱饵太小,恐逃不掉袁绍十万大军的追杀,亦无法将袁绍引到官渡。接下来有了曹操的第二步动作,声东击西,驰援白马,延津诱敌。曹操亲率关羽、徐晃至延津,假意渡河截击袁军。袁绍闻讯,立马分兵到延津阻击。曹操领关羽火速解了白马之围,并留下徐晃等将诱敌过河交战。曹军于白马、延津小胜袁军后,迅速返回官渡大营。袁绍出师不利,在白马接连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怒火中烧,不听劝阻,留下三千兵士驻守河北大营,率十万大军渡河,兵锋直指官渡。至此,曹操诱敌策略成功。


相持:不胜在己,可胜在人。

        首先创造自己不可被战胜的条件,以等待、寻找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曹操虽然成功诱使袁绍率军渡过了黄河,将战场转移到了官渡。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可依然没有正面抵抗袁绍的实力。所以曹操的战略重在守,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

        官渡第一次交锋,两军杀的天昏地暗,曹操小胜收场。可曹操心里清楚,初战乃是迫不得已。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袁绍有十万大军,自己不及人一半,远消耗不起。第一战之后,曹操迅速紧守营寨,拒不出战。袁绍多次想挑起大规模军团作战,曹操就是不理,稳守营盘。出师以来,袁绍接连受挫,又没有把握绕过官渡的曹军,直逼许都,战争在曹操拒战之下迅速陷入僵持。袁绍只好改变策略,步步为营,稳步推进。僵持期间,双方交手各有胜败。就官渡战场而言,僵持于曹操有利,对袁绍不利。兵法云:久则屯兵搓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袁绍携十万之师南征,本有必胜之把握,然久攻不下,士气衰落,内部矛盾逐渐暴露。曹操其实也不好过,官渡战场陷入僵持,曹营内部欲归顺袁绍的人蠢蠢欲动,南边孙策攻打广陵,刘备在后方侵扰屯田,青徐沿海土匪反叛,一时间,危机四伏。曹操一度都想要退缩了,荀彧的回信又把曹操拉了回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还是幸运的,孙策北征途中,被仇人射杀身亡,沿海匪乱平定,鲜于辅于幽州来投,李典雪中送粮,局势稍稍延缓。直到许攸反叛,可胜的契机到来。


转折:出其不意与死地则战。

        荀彧与曹操的回信中说: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许攸来投时,对曹操说:兄孤军独挡袁绍大军于此,外无救援,内缺补给,不求速胜,此乃取死之道。

        速胜,用奇,最终都体现在夜袭乌巢的行动上。可袭击乌巢,是出其不意,却是攻其有备。乌巢守军万余,官渡至乌巢四十里,途中行伍交错、斥候往来。途中稍有差池,就是有去无回。许攸提出袭击乌巢的计策时,曹营众将无不不反对。死地则战。曹操没有退路了,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官渡战场僵持半年,将士疲惫,粮草空虚。且寒冬到来,继续下去,恐怕不用袁绍攻过来,自己大军都要被饿死,冻死,只有殊死一搏。

        曹操亲自率军,夜袭乌巢,此举尽显枭雄本色。将乃兵之胆,兵乃将之威,将士一心,上下同欲,可以生死。曹操于阵指挥杀敌,兵士无不奋勇向前。五千轻骑,如一把利剑直至袁军心脏。曹操成功了,我想不明白曹操怎么就成功了,五千士兵在敌群中杀了个来回,他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袁绍也想不明白,也许曹操自己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做到了。可能只有死地则战的决绝,才能获取这样的胜利吧。


决战:军无辎重则亡,无粮草则亡。

          后勤保障是战争的“生命线”,只有“师行常饱”,才有可能打胜仗。无辎重,粮草,军队是不可能胜利的。

        战局僵持了半年,袁绍已经渐渐清醒,迅速灭掉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靠财力、兵力去消磨敌人。田丰叫他徐图河南,分兵扰敌,他没有听。郭图劝他火速南下,先声夺人,他又错过了。南下时机偏偏赶在曹操士气正盛的时候,急功近利又连损颜良、文丑两员大将,猜疑生嫉又先后囚禁了田丰,免了沮授,贬了许攸。三军疲惫,士气低迷,官渡战场已经变得异常煎熬。好早乌巢还屯着万余车粮食,只要耗到曹军粮绝,这场战争就能胜利了。与其说袁绍是期盼着胜利,不如说是期待着解脱。

         可乌巢的火窜上了天,袁军将士都看见了,军心大乱,袁绍的心一直坠到了谷底。

        如果袁绍还清醒着,听从高览、张颌的建议。驰援乌巢,如顺利救下乌巢,则局势尚可挽回;如失败,则大军顺势北行,退回白马,也还可全身而退。可袁绍太高傲了,接受不了失败的结局。在军心涣散,曹军士气高涨时候,还想着一举攻下曹操大营。不知不可以进而谓之进,真是去死之道。

        曹操早就做好了袁军大举来犯的准备,荀攸带病坐镇指挥,曹洪亲自擂鼓提升士气,一场惨烈攻防战就此拉开战幕。在高览、张颌的带领下,北军将士如洪水般向曹军席卷而来,前赴后继、箭如飞蝗,更有冲车撞车成排推来。一番苦战,曹军栅栏全面倒塌,兩軍零距離肉搏。战斗从半夜打到清晨,从清晨打到正午。兵法有云:朝气盛,昼气惰,幕气归。当曹操抵住了几次攻击之后,袁军已无战意。乌巢的火谁都看见了,这一战不胜就只有失败的命运了。当恐惧、失败的念想出现在十万个军士头脑中时,还能如何作战。

        兵败如山,兵败如山,张颌、高览于阵前归顺了曹操。袁绍都没有等二将带回消息就已经带着亲信逃回河北了,当曹军缓过劲来攻打袁军营寨时,袁军将士才发现没有了统帅的踪影。无帅之军队只剩下被宰割的命运,可惜可叹!

        官渡一战,袁绍元气大伤,袁曹实力发生了扭转,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葬送大好局面让人惋惜。可惜亦可恨,可恨袁绍急功近利,骄傲自大,急于南下;可恨袁绍御下不严,教子不贤,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可恨袁绍志大才疏,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历史是适者生存的,曹操在官渡之战表示出的胆略才气让他赢得了这场关键战役。听从荀攸的建议,声东击西,解白马之围,诱敌南下;听从荀彧的建议,狭路相逢勇者胜,战争僵持,谁退谁死,让曹操保持信心;听从许攸的建议,夜袭乌巢,一举扭转战局。

        时过境迁,当我看前人这场争斗时,顿觉胜利不是一朝一夕的得来的,失败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胜利更像一个系统工程,一点一滴的打造而成,错了某个环节、少了某个环节可能就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对于今天生活的指导意义:做好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保持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你可能感兴趣的:(官渡之战与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