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414】Go gin框架

内容:golang 的gin框架是一个比原生更高性能的web开发框架

Hello world

package main

import "github.com/gin-gonic/gin"

func main() {
     
    r := gin.Default()
    r.GET("/ping", func(c *gin.Context) {
     
        c.JSON(200, gin.H{
     
            "message": "pong",
        })
    })
    r.Run() // listen and serve on 0.0.0.0:8080
}

g.H

gin.H 是 map[string]interface{
     } 的一个快捷名称

type H map[string]interface{
     }

g.Engine

Engine是框架的入口。通过Engine对象来定义服务路由信息、组装插件、运行服务。
正如Engine的中文意思「引擎」一样,它就是框架的核心发动机,整个Web服务的都是由它来驱动的。

Engine 的本质只是对内置的HTTP服务器的包装,让它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gin.Default() 函数会生成一个默认的 Engine 对象,里面包含了 2 个默认的常用插件,
分别是Logger和Recovery,Logger用于输出请求日志,Recovery确保单个请求发生panic时
记录异常堆栈日志,输出统一的错误响应。

func Default() *Engine {
     
    engine := New()
    engine.Use(Logger(), Recovery())
    return engine
}

route tree:

路由树:
在 Gin 框架中,路由规则被分成了最多9棵前缀树,每一个 HTTP Method对应一棵「前缀树」,
树的节点按照 URL 中的 / 符号进行层级划分,URL 支持 :name 形式的名称匹配,
还支持 *subpath 形式的路径通配符 。

每个节点都会挂接若干请求处理函数构成一个请求处理链 HandlersChain。
当一个请求到来时,在这棵树上找到请求 URL 对应的节点,拿到对应的请求处理链来执行


type Engine struct {
     
  ...
  trees methodTrees
  ...
}

type methodTrees []methodTree

type methodTree struct {
     
    method string
    root   *node  // 树根
}

type node struct {
     
  path string // 当前节点的路径
  ...
  handlers HandlersChain // 请求处理链
  ...
}

type HandlerFunc func(*Context)

type HandlersChain []HandlerFunc


Engine 对象包含一个 addRoute 方法用于添加URL请求处理器,它会将对应的路径和处理器
挂接到相应的请求树中:
func (e *Engine) addRoute(method, 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g.RouterGroup

RouterGroup 是对路由树的包装,所有的路由规则最终都是由它来进行管理。
Engine结构体继承了RouterGroup ,所以Engine直接具备了RouterGroup所有的路由管理功能。
这是为什么在 Hello World 的例子中,可以直接使用 Engine 对象来定义路由规则。
同时 RouteGroup 对象里面还会包含一个 Engine 的指针,这样Engine和RouteGroup就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type Engine struct {
     
  RouterGroup
  ...
}

type RouterGroup struct {
     
  ...
  engine *Engine
  ...
}

RouterGroup 实现了 IRouter 接口,暴露了一系列路由方法,这些方法最终都是通过调用 Engine.addRoute 方法将请求处理器挂接到路由树中。

GET(string, ...HandlerFunc) IRoutes
POST(string, ...HandlerFunc) IRoutes
DELETE(string, ...HandlerFunc) IRoutes
PATCH(string, ...HandlerFunc) IRoutes
PUT(string, ...HandlerFunc) IRoutes
OPTIONS(string, ...HandlerFunc) IRoutes
HEAD(string, ...HandlerFunc) IRoutes
// 匹配所有 HTTP Method
Any(string, ...HandlerFunc) IRoutes

RouterGroup 内部有一个前缀路径属性,它会将所有的子路径都加上这个前缀再放进路由树中。
有了这个前缀路径,就可以实现URL分组功能。Engine 对象内嵌的RouterGroup对象的前缀路径是/,
它表示根路径。RouterGroup 支持分组嵌套,使用Group方法就可以让分组下面再挂分组

func main() {
     
    router := gin.Default()

    v1 := router.Group("/v1")
    {
     
        v1.POST("/login", loginEndpoint)
        v1.POST("/submit", submitEndpoint)
        v1.POST("/read", readEndpoint)
    }

    v2 := router.Group("/v2")
    {
     
        v2.POST("/login", loginEndpoint)
        v2.POST("/submit", submitEndpoint)
        v2.POST("/read", readEndpoint)
    }

    router.Run(":8080")
}

Engine对象里面的RouterGroup对象就是第一层分组,也就是根分组,v1和v2都是根分组的子分组。

g.Context

这个对象里保存了请求的上下文信息,它是所有请求处理器的入口参数。

type HandlerFunc func(*Context)

type Context struct {
     
  ...
  Request *http.Request // 请求对象
  Writer ResponseWriter // 响应对象
  Params Params // URL匹配参数
  ...
  Keys map[string]interface{
     } // 自定义上下文信息
  ...
}


Context 对象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方法用于获取当前请求的上下文信息,如果需要获取请求中的URL参数、
Cookie、Header 都可以通过Context对象来获取。这一系列方法是对http.Request对象的包装。


// 获取 URL 匹配参数  /book/:id
func (c *Context) Param(key string) string
// 获取 URL 查询参数 /book?id=123&page=10
func (c *Context) Query(key string) string
// 获取 POST 表单参数
func (c *Context) PostForm(key string) string
// 获取上传的文件对象
func (c *Context) FormFile(name string) (*multipart.FileHeader, error)
// 获取请求Cookie
func (c *Context) Cookie(name string) (string, error) 
...

Context 对象提供了很多内置的响应形式,JSON、HTML、Protobuf 、MsgPack、Yaml 等。
它会为每一种形式都单独定制一个渲染器。通常这些内置渲染器已经足够应付绝大多数场景,
如果你觉得不够,还可以自定义渲染器。

func (c *Context) JSON(code int, obj interface{
     })
func (c *Context) Protobuf(code int, obj interface{
     })
func (c *Context) YAML(code int, obj interface{
     })

...
// 自定义渲染
func (c *Context) Render(code int, r render.Render)

// 渲染器通用接口
type Render interface {
     
    Render(http.ResponseWriter) error
    WriteContentType(w http.ResponseWriter)
}

所有的渲染器最终还是需要调用内置的http.ResponseWriter(Context.Writer)将响应对象
转换成字节流写到套接字中。

type ResponseWriter interface {
     
 // 容纳所有的响应头
 Header() Header
 // 写Body
 Write([]byte) (int, error)
 // 写Header
 WriteHeader(statusCode int)
}

插件与请求链:


我们编写业务代码时一般也就是一个处理函数,为什么路由节点需要挂接一个函数链呢?

type node struct {
     
  path string // 当前节点的路径
  ...
  handlers HandlersChain // 请求处理链
  ...
}
type HandlerFunc func(*Context)
type HandlersChain []HandlerFunc

这是因为Gin提供了插件,只有函数链的尾部是业务处理,前面的部分都是插件函数。
在Gin中插件和业务处理函数形式是一样的,都是 func(*Context)。
当我们定义路由时,Gin会将插件函数和业务处理函数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链条结构。

type Context struct {
     
  ...
  index uint8 // 当前的业务逻辑位于函数链的位置
  handlers HandlersChain // 函数链
  ...
}

// 挨个调用链条中的处理函数
func (c *Context) Next() {
     
    c.index++
    for s := int8(len(c.handlers)); c.index < s; c.index++ {
     
        c.handlers[c.index](c)
    }
}

Gin 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找到相应的处理链,构造一个 Context 对象,
再调用它的 Next() 方法就正式进入了请求处理的全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in还支持 Abort() 方法中断请求链的执行,它的原理是将 Context.index调整到一个比较大
的数字,这样 Next() 方法中的调用循环就会立即结束。
需要注意的 Abort() 方法并不是通过 panic 的方式中断执行流,执行 Abort() 方法之后,
当前函数内后面的代码逻辑还会继续执行。

const abortIndex = 127
func (c *Context) Abort() {
     
    c.index = abortIndex
}

func SomePlugin(c *Context) {
     
  ...

  if condition {
     
    c.Abort()
    // continue executing
  }
  ...
}

如果在插件中显示调用 Next() 方法,那么它就改变了正常的顺序执行流。换个角度来理解,
正常的执行流就是后续的处理器是在前一个处理器的尾部执行,而嵌套执行流是让后续的处理器
在前一个处理器进行到一半时执行,待后续处理器完成执行后,再回到前一个处理器继续往下执行。

【博客414】Go gin框架_第1张图片

RouterGroup 提供了 Use() 方法来注册插件,因为 RouterGroup 是一层套一层,
不同层级的路由可能会注册不一样的插件,最终不同的路由节点挂接的处理函数链也不尽相同。

func (group *RouterGroup) Use(middleware ...HandlerFunc) IRoutes {
     
    group.Handlers = append(group.Handlers, middleware...)
    return group.returnObj()
}

// 注册 Get 请求
func (group *RouterGroup) GET(relative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Func) IRoutes {
     
    return group.handle("GET", relativePath, handlers)
}

func (g *RouterGroup) handle(method, 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IRoutes {
     
 // 合并URL (RouterGroup有URL前缀)
    absolutePath := group.calculateAbsolutePath(relativePath)
    // 合并处理链条
 handlers = group.combineHandlers(handlers)
    // 注册路由树
 group.engine.addRoute(httpMethod, absolutePath, handlers)
    return group.returnObj()
}

HTTP ERROR:

当URL请求对应的路径不能在路由树里找到时,就需要处理404 NotFound错误。
当URL的请求路径在路由树里找到,但是Method不匹配,就需要处理405 MethodNotAllowed错误。

Engine 对象为这两个错误提供了处理器注册的入口

func (engine *Engine) NoMethod(handlers ...HandlerFunc)
func (engine *Engine) NoRoute(handlers ...HandlerFunc)

异常处理器和普通处理器一样,也需要和插件函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调用链。
如果没有提供异常处理器,Gin 就会使用内置的简易错误处理器。

注意这两个错误处理器是定义在 Engine 全局对象上,而不是 RouterGroup。
对于非 404405 错误,需要用户自定义插件来处理。对于 panic 抛出来的异常需要也
需要使用插件来处理。

表单:

当请求参数数量比较多时,使用 Context.Query() 和 Context.PostForm() 方法来获取
参数就会显得比较繁琐。Gin 框架也支持表单处理,将表单参数和结构体字段进行直接映射。


package main

import (
    "github.com/gin-gonic/gin"
)

type LoginForm struct {
     
    User     string `form:"user" binding:"required"`
    Password string `form:"password" binding:"required"`
}

func main() {
     
    router := gin.Default()
    router.POST("/login", func(c *gin.Context) {
     
  var form LoginForm
        if c.ShouldBind(&form) == nil {
     
            if form.User == "user" && form.Password == "password" {
     
                c.JSON(200, gin.H{
     "status": "you are logged in"})
            } else {
     
                c.JSON(401, gin.H{
     "status": "unauthorized"})
            }
        }
    })
    router.Run(":8080")
}

Context.ShouldBind 方法遇到校验不通过时,会返回一个错误对象告知调用者校验失败的原因。
它支持多种数据绑定类型,如 XML、JSON、Query、Uri、MsgPack、Protobuf等,根据请求的
 Content-Type 头来决定使用何种数据绑定方法。

func (c *Context) ShouldBind(obj interface{
     }) error {
     
 // 获取绑定器
    b := binding.Default(c.Request.Method, c.ContentType())
    // 执行绑定
 return c.ShouldBindWith(obj, b)
}

默认内置的表单校验功能很强大,它通过结构体字段 tag 标注来选择相应的校验器进行校验。
Gin还提供了注册自定义校验器的入口,支持用户自定义一些通用的特殊校验逻辑。

Context.ShouldBind 是比较柔和的校验方法,它只负责校验,并将校验结果以返回值的形式
传递给上层。Context 还有另外一个比较暴力的校验方法 Context.Bind,它和ShouldBind
的调用形式一摸一样,区别是当校验错误发生时,它会调用 Abort() 方法中断调用链的执行,
向客户端返回一个 HTTP 400 Bad Request 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客414】Go gin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