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模块学习感想 ——一线教师的困惑

      在“教育+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师都开始积极地尝试与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发现,这条路走得并不快,我个人觉得关键原因在于教师本身,教育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是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改进,离不开“教师”这一重要角色。如果教师自身没有与时俱进地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的变革也只能是空谈,实践就更难开展。

一线教师困惑在于以下几点:

1. 教学模式固定,根深蒂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师也不例外。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对一些新事物比较难于接受,他们习惯于用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问题,闭门造车,而非常被动地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教学问题。

2. 教学任务繁忙,无暇顾及

教师上班要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写各类工作计划与总结、组织或参加各类比赛、处理繁琐的班务,下班要与家长沟通及时处理学生白天出现的各种状况、反思一天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批改白天没改完的作业、备课、有时还要为了应对各类竞赛与培训而要完成相应的作品与复习,已经没有时间制作微课、动画等耗时较大的教学资源,更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3. 培训内容形式,实效不大

目前信息技术培训如雨后春笋,五花八门,诸如:微课录制培训、平板电脑使用培训、慕课操作培训等,但许多教师表示,大多培训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操作实践机会,造成多数教师不具备在复杂网络环境中搜索、筛选、保存、加工处理有效教育资源的能力,降低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造成时间、人力以及设备的浪费现象,甚至使唾手可得的优秀教育资源被大量闲置甚至浪费掉。

王博士指出的“大多数的老师无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关键在于老师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失去了关注的焦点,也就是教学本身。”很多教师都渴望可以有一个好的结合科技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师拿到这个教学模式就能不经修改直接套用到他的教学中,这样就可以省去把精力放在信息技术,而是仍然可以集中精力认真研究教学。

在《以533模式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一书中,我们学到了上杭一中的老师们的“533模式”,即通过基本框架五环节、学情三反馈、释疑三选择、课堂内容三不讲来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如王博士在书中所说的,“类似于这样的校本教学模式使每一个人都能专注于课堂教学及其科技应用方式,让老师们少走弯路,免去摸索与尝试错误的时间,的确帮助他们打造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有效率、学生有效益和课堂有效能的高效课堂。”

我们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尝试探索自己的校本教学模式,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但我相信,只要真心付出,终究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五模块学习感想 ——一线教师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