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笔·立秋】记第一次中医经历

不知道抽了哪门子的疯,突然觉得自己体内有湿气,于是手贱地在微信上搜了下“湿气”,我的天,刷刷地出来N多条信息,看公众号的名称,多数为养生健康类,甭管是不是谣言,先打开看看,毕竟中医是件神奇的存在。

湿气:是中医理论概念,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认为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认为通过饮食、起居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百度百科

本来是没怎么当回事的,毕竟自己饮食规律,外加每天运动半小时,自认为应该是合格的,然而,看到某篇文章里关于湿气重的几样特征后,又好死不死地找对照了下,第一条就中枪了。舌边缘成锯齿状。可以想象的到吗?想象不到就去搜图吧。

对照着文章中的图片,又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简直要惊呆了!一毛一样!要不要这么恐怖?明明以前没有不是这样的啊。搜了很多文章都差不多的内容。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恐怖的是我按着食疗的方法喝了五天的赤小豆薏米汤后舌边齿痕变轻了,这说明了什么?是的,我有病,我是真的有病,万幸的是病还可以治。于是,周五下午立马请假回家去找老中医摸摸脉去。

接下来,就是我的中医经历。

本该好好 ,不,学习的周末,硬生生变成了老中医一日游。两天之内,见了三个中医,被摸了三次脉。摸脉的过程中好怕老中医捋着花白的胡子,一脸仁慈地说“恭喜你,姑娘,你有喜了。”(呀呸,你个单身狗看个病而已,内心戏咋还这么多呢!)其实,三位老中医其中有两位是奶奶和阿姨,一位是大爷,但是他也没有花白的胡子。

第一位是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略微削瘦说话却中气十足的老奶奶,和我聊的比较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交了20块钱挂号费的原因,毕竟只是在门诊看病。第二位是一个头发全白略为发福但说话温柔的老大爷,第三位是一个略有银发但衣着时尚的中年阿姨。尽管三位老中医各不相同,但对于我这个“病人”而言倒是得出了一致结论,那就是“姑娘啊,你有点脾虚啊。”

哈?纳尼?怎么又出来个脾虚?不是湿气么?

总结了下三位老中医对我的诊断:

病因:脾虚,中气不足,略有风寒。

症状:齿痕明显,舌略肥大,腹有胀气,腿部关节易受寒。

建议:忌辛辣、过寒饮食,多运动,多泡脚(艾叶、红花煮20分钟,泡到微微发汗),饮食方面尽量清淡,蛋菜肉均衡搭配,可煮写赤小豆薏米山药粥。

于是回家后,我又去搜了下什么是“脾虚”。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百度百科

怎么说呢?感觉越查越心惊,仿佛病入膏肓的感觉。毕竟是我第一次看中医啊,第一次被摸脉啊,他们是怎么通过摸脉看到我肚子里的脾脏有点虚?

不管怎样,看病的最后结果是没买那一大推的中药调理身体,而是买了一些中成药。既然病了,就得吃药,食疗是解决不了的。这是老大爷的原话。

对我而言,这次看中医的经历让我对自己的健康重新拉起警戒线,对待身体,不能等有病了再去治,要防微杜渐。这阵子健身方面确实是有些掉以轻心了,有时候身体不舒服并不是因为矫情,而是身体在呼吁你的注意力。不要怠慢了它呀,毕竟是它在维持着我们的存在。

终于要结尾了,再插一句,第一次亲眼看到电视剧中存在的针灸发生在眼前,扎针那叫一个利落,那么长的针扎进肉里不疼吗?被扎的阿姨说不疼,医生一脸的面无表情,来了句:“不疼才怪。”

你可能感兴趣的:(【斩笔·立秋】记第一次中医经历)